名诗名画中的石头

奇石既可以“以小观大”卧游山水,又能托情寄闲,广受历代文人喜爱。

文人用同质的石头来模拟大山大水,借“百仞一拳、千里一瞬”的缩景来寄托江湖之思、林泉之意,开启了赏石文化的源流。

在历代文人的诗词里,有吟咏石头的诗;在绘画作品中,也有奇石的影子。赏石,渗透到诗画艺术中,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唐代,赏石蔚然成风。文人士大夫中最有盛名的当属白居易,堪称唐代赏石鉴赏之专业人士。白居易深爱太湖石,曾作《太湖石记》,其存世诗文有多首咏石诗句。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

——[唐]白居易《双石》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

——[唐]白居易《北窗竹石》

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唐]白居易《珊瑚石》

伊流决一带,洛石砌千拳。

——[唐]白居易《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

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唐]白居易《太湖石记》

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善山水,疲痴如此。

——[唐]白居易《草堂集》

唐代诗人中,还有刘长卿、刘禹锡、李德裕、童翰卿、吴融等文人,甚至连李白和杜甫,都有一些赞咏奇石的诗文存世。

水石潺潺万壑分,烟光草色具氛氲。

——[唐]李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唐]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

——[唐]杜甫《石镜》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唐]杜甫《瞿塘两崖》

孤石自何处,对之如旧游。

——[唐]刘长卿《孤石》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此中多怪石,日夕漱寒流。

——[唐]李德裕《为巫峰石题》

一片昆明石,千秋织女名。

——[唐]童翰卿《昆明池织女石》

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

——[唐]吴融《太湖石歌》

宋代,赏石文化进入成熟期,赏石从园林庭院登堂入室,成为文人学士案头的欣赏把玩之物。

宋赵昌《岁朝图轴》宋代赏石的文人就太多了,连皇帝宋微宗都命人在江南一代搜寻奇石,大兴“花石纲”,以造艮岳。

石以土地之殊,风气之异,悉生长成,养于雕栏曲槛。

——[宋]微宗赵佶《艮岳记》

宋赵佶《祥龙石图卷》

米芾被称为“古今第一赏石名家”,相传他提出“瘦、皱、漏、透”的赏石四要领。

米芾喜欢丑石,在安徽任官时,米芾初入官署,见署衙庭院中立一块大石,“状奇丑”,而“憨然无邪,有君子之气”,便整冠跪拜,尊石为石丈、石兄。

此足以当吾拜

——[宋]米芾

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宋]米芾

宋佚名《折椹图》苏东坡玩石随性投入,并形诸文字,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他的藏石有雪浪石、小有洞天石、沉香石、石芝等,还就奇石鉴赏发表了独特的见解,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丑而雄,丑而秀也。”关于丑而美的美学理念也被后人一再阐发。

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文而丑。

——[宋]苏东坡《赞画家文同画梅竹石》

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宋]苏轼《题王晋卿画后》

宋苏轼《潇湘竹石图》

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宋]苏东坡《文登弹子涡石》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宋]苏东坡《壶中九华》

异哉砲石云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

——[宋]苏轼《雪浪石》

宋苏轼《枯木怪石图》

此外,还有范仲淹、欧阳修、黄庭坚、曾几、陆游等诗人都在诗词中吟咏过奇石。

怪柏锁蛟龙,丑石斗豹虎。

——[宋]范仲淹《绛州园池》

天高地厚靡不有,丑好万状奚足论。

——[宋]欧阳修《菱溪大石》

鬼神功成天地惜,藏在虢山深处石。

——[宋]欧阳修《吴学士石屏歌》

宋佚名《女孝经图卷》

洞庭山连震泽水,怪石巉岩出波底。

——[宋]苏颂《省中早出与同僚过谭文思西轩咏太湖石》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宋]黄庭坚《题竹石牧牛》

爱山已成痴,爱石又成癖。

——[宋]曾几《何德器赠太湖石》

眼前突兀见此石,怪怪奇奇俱可人。

——[宋]曾几《怪石》

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

——[宋]陆游《菖蒲》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宋]陆游《闲居自述》

我来欲作灵壁歌,击石一唱三摩挲。

——[宋]戴复古《灵壁石歌为方岩王侍郎作》

宋苏汉臣《冬日戏婴图》

元代的文人学士秉承宋人雅好奇石的遗风,用赏石以遥念故国山河,借之抒发积郁之情。

片石何状,天然自若。

——[元]赵孟頫《太秀华》

石逾玉润不生苔,铁笛吹残自裂开。

——[元]钱惟善《题柯敬仲博士画石》

元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昆冈曾韫玉,此石沿含辉。

——[元]郑元祐《五律》

和诗宽限见直率,凿崖题石摩苍穹。

——[元]顾瑛《拜石坛》

元赵孟頫《竹树野石图轴》

爽鸠之乐古所云,石不能言谁与论。

——[元]张潜《寒翠石歌》

视草堂前石一拳,何人移置自何年。

——[元]虞集《鳌峰》

明清时期由于园林艺术的发展,推动了赏石文化的繁荣,并在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上渐趋成熟。

著述有林有麟的《素园石谱》、文震亨《长物志》、计成《园冶》、李渔《闲情偶寄》的相关章节等。

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明]计成《园冶》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明]文震亨《长物志》

明文征明《东园图卷》局部

溪溪不障斑斓石,梅老犹如冷淡花。

——[明]袁中道《赞玛瑙》

片石苍山色,复如山势奇。

——[明]潘象安《壶中华吟》

鬼斧何年巧弄丸,凿得拳石寄层峦。

——[明]李楷《咏风动石》

是石是星丽太空,非风摇石石摇风。

——[明]文三俊《赞风动石》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卷》

不但诗人吟咏奇石,一些爱石的画家亦将画笔用到实处,如清代大画家石涛、“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等,都在画作中描绘奇石,或者以石为背景,留下了很多与石相关的绘画。

一卷代山,一勺代水。

——[清]李渔《闲情偶寄》

灵气旁流到物產,石状离奇色明洁。

——[清]归庄《昆山石歌》

清郑板桥《柱石图》

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

——[清]郑板桥《柱石图》

宋朝魁星石灵壁,万世流传十友名。

——[清]郑板桥《十友》

竹枝石块两相宜,群卉群芳尽弃之。

——[清]郑板桥《竹石图》

清郑板桥《竹石图》

不论投河日,宛逢变石年。

磕敲自坚尔,节理尚依然。

——[清]乾隆为《木变石题》

不论投河日,宛逢变石年。

磕敲自坚尔,节理尚依然。

——[清]乾隆为《木变石题》

一卷奇石何玲珑,五丁巧力夺天工。

——[清]陈维诚《玉玲珑石歌》

清郎世宁《平安春信图》局部

遥望此石惊怪之,插青挺秀最离奇。

——[清]蒲松龄《题石》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清]曹雪芹《自题画石》

点击图片购买中国首张“琴尺书画”专辑

《不可说—郭关音画作品集》

推荐阅读

艺道书院琴道修学

艺道书院书画修学

艺道讲堂

古琴公益讲座系列

不可说—郭关音乐绘画作品集

艺道讲堂|爨碑书法临习教程

灵性之境—郭关道长玄画

郭关道长古琴演奏专辑

郭关|爨碑书法的探索者

艺术欣赏

郭关道长:生于湖南桂东,书画家,古琴家,道家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书画、音乐、诗文、斫琴等领域;晓音律,好古琴,七岁始随祖父学习古琴,后受教于龚一、成公亮先生等,打谱作曲上百首,尺八受教于三桥贵风先生;书法受教于孙伯翔先生;二零零六年闭关参禅一年,出关后研习中观、唯识学,画风大变;二零一三年入龙虎山修道,通斋醮科仪;曾就学于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宗教哲学硕士;著有《郭关诗文集》《郭关禅画》《郭关诗画集》《郭关古琴》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发表于各大媒体,众多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现“郭关绘画全球巡回展”已在台湾、英国、墨西哥等地圆满举行,所展出作品均被收藏家收藏。台湾建立有“郭关美术馆”,常年展示郭关作品数百余件。

《鸥鹭忘机》郭关道长演奏宋琴陋室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huash.com/shyc/9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