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骄子乌兰夫第二章归绥求学

刘军连预约 http://m.39.net/news/a_9380696.html

01

乌兰夫识字较早,4岁时与堂兄云润一起跟随伯父那木齐学习《百家姓》《三字经》等童蒙读物。

伯父在云家是个文化人,但职业不是教书先生,平时还要种地,对两个孩子读书识字是闲时多教,忙时少教。

8岁时,乌兰夫与云润入私塾馆读书,开始有了正式的名和字,名云泽,字时雨。

从此,“云泽”之名伴随乌兰夫三十多年,至新中国成立时,更多的人只知道云泽,不知道乌兰夫。

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筹备会常务委员21人,乌兰夫是其中之一,公布名单时,乌兰夫名字后面用括号标注“云泽”。

年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在中南海合影

左起:谭平山、周恩来、章伯钧、黄炎培、林伯渠、朱德、马寅初、蔡畅、毛泽东、张奚若、陈叔通、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李济深、李立三、蔡廷锴、陈嘉庚、乌兰夫(云泽)、沈雁冰

私塾馆在温家村,离塔布赛村约4公里。每天,云泽与云润结伴上下学,一路有说有笑,很开心。

但私塾馆的塾师白先生让云泽很不开心。

白先生是地主出身,趋炎附势,嫌贫爱富,歧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穷人家孩子。

上课时,白先生喜欢提问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不上来就挨板子,云泽、云润没少挨打。

白先生的做法让云泽难受、伤心、委屈。由于年幼,无法反对,也无力反抗。

看着云泽、云润每天放学回家愁眉苦脸样子,祖父了解情况后,第二年春天,就不再让他们去私塾馆读书了,留在家里继续跟伯父学习。

看着两个孙子一天天长大,为不耽误两人前途,第三年,祖父花钱请了一位来自山西崞县的贺先生到家里授课。

崞县现为崞阳镇,年撤县为镇。

开国上将赵尔陆是崞县人,年出生,先后参加南昌起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长征、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作战、雁北战役,参与指挥解放华北的多次战役,参与平津战役的策划和指挥,参与指挥广西战役,参与指挥湘、桂、粤的剿匪作战,参与组织指挥海南岛战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赵尔陆历任第二、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等职。

贺先生为人师表,待人热情,同情受苦人,尊重蒙古族孩子。

当然,贺先生学问也很好,读过私塾,上过洋学堂,除讲解四书五经外,还教授算术、自然、地理等新式知识,有时还介绍义和团、辛亥革命以及蒙古族历史人物故事等,拓宽云泽、云润的知识面,给予正确的引导。

多年后,乌兰夫回忆童年生活时说:

现在回想起来,贺先生是属于进步知识分子,他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教导。时至今日,我还能记起他那和蔼可亲的容貌。说的确切些,贺先生真正称得上是我的启蒙教师。

说这话的时,乌兰夫已身居高位,但他仍心存敬意,可见贺先生对他影响之大。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老师和家长的言行对他们影响很大。

贺先生对云泽的影响,不亚于杨昌济对毛润之的影响。如果云泽没有遇到贺先生,可能他的人生会改写,甚至内蒙古的历史也会改写。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云泽的童年无疑是幸运的。

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教育,尤其童年教育。当年,云根元把贺先生请到家里教育两个孙子,可谓是花了血本。毕竟这是个农民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养一位塾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贺先生在云家授课两年,后因老家有事辞教。云泽、云润没学完私塾课程就辍学了。

云润跟随自己父亲下地干活,云泽年纪尚小,干不了农活,就到小里素村姥姥家住了一阵子。

二舅金元见云泽整天闲着无事,担心这样下去,荒废了前程,建议云泽祖父把云泽、云润送到小里素村私塾馆继续念书。私塾馆是云泽的大舅章元开办,这让云泽家人很放心,不用担心孩子被老师欺负了。

在小素里私塾馆,云泽遇到了同学奎壁,两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02

奎壁,字子璋,曾用名刘卜一,比云泽大三岁,年3月10日出生在土默特左旗善岱乡保同河村一户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

奎壁

细说起来,奎壁与云泽还有亲戚关系,云泽的三舅先先是奎壁的姐夫,也就是说,奎壁的姐姐是云泽的三舅妈。

奎壁兄弟三人,排行老三,云泽跟随三舅的孩子叫奎壁“三舅”。后来,云泽的女儿云曙碧、儿子云曙光叫奎壁“三老舅”。

在小素里私塾馆,云泽、云润、奎壁三人同窗三年,念完了私塾课程。

在当年,能够念完私塾的人很少,二舅见云泽聪慧,又劝说云泽祖父让云泽继续深造。

年9月,云泽、云润、奎壁不负家人厚望,一起考入土默特高等小学校,现为呼和哈特土默特学校。

土默特高等小学校是当时土默川蒙古族的最高学府,师资条件较好,学校比较正规。直属土默特旗总管衙门,学制四年,主要课程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蒙古文等。因学校坐落于归绥城南文庙街,俗称“南高”。

归绥城是当时内蒙古地区的大城市。从塔布子村到归绥城,云泽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他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刻苦用功,奋发上进,各门功课优秀,尤其算术成绩突出。

教算术的王老师对云泽特别厚爱,常常布置难题让他演练。有时晚上熄灯后,云泽还在做算术题,影响了休息,为此被老师批评。

当时,云泽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毕业后当一名算术老师,为提高蒙古族老百姓文化知识水平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南高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至今有近年历史。雍正二年(年),土默特左翼都统丹津家族在漠南内蒙古地区,仿照内地兴建土默特文庙和官学。

初建时,土默特官学有讲堂三间,学生居室六间,教员四名,由土默特官员充任,学习科目有蒙文、满文、射击和清代书文。

学生钦定名,从土默特两翼60佐(苏木)中各选聪颖儿童2名。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民生艰难,广大牧民很少送子入学,实际在校生未能满员。

光绪十二年(年),土默特官学更名为启运书院;光绪三十三年(年),因废除科举,启运书院更名为土默特高等小学堂,学制三年;年,土默特高等小学堂更名为土默特高等小学校。文革期间,学校停办10年,年复校并更名为土默特学校,从原单一小学扩大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乌兰夫题写校名。

土默特学校现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首批两级重点民族学校。

在南高学习期间,云泽分在第四班,同班同学有云润、奎璧、多松年、佛鼎、高布泽博、赵诚、康根成等人,结识了在归绥中学读书的同乡李裕智、吉雅泰、孟纯等。

这些同学后来都成为云泽的亲密战友,是内蒙古第一代革命者和领导者,为内蒙古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03

云泽同学都是蒙古族贫困人家的孩子,大家年龄相仿、志趣相投、追求相同。

多松年原名多寿,蒙古名乌力吉图。年出生在归绥市北郊麻花板村一户穷困的蒙古族农民家庭。

多松年

年,多松年被父母送到归绥旧城(今呼和浩特玉泉区)席力图召,跟随当喇嘛的六姥爷学习,六姥爷发现多松年聪明好学,年,送多松年到十王庙蒙文小学读书,给其起学名“多松年”,后转入南高。

佛鼎年4月出生,蒙古族,曾在归绥十王庙蒙文小学读书,与多松年同学,年考入南高。

佛鼎

高布泽博乳名春风,学名春和,曾用名易阜、沙勃佐老夫、李保华,蒙古族,年出生于土默特旗忽日格气村(今土默特左旗陶思浩服务中心忽日格气村)。

高布泽博

高布泽博幼年家庭贫寒,曾给别人放过牛,迫于生计还去寺庙里当过喇嘛,11岁才在农闲时到本村学堂学习,后到本村人开设的私塾念书。年,高布泽博父亲痛下决心,四处借钱,送其到南高读书。

赵诚又名赵璧诚,曾用名额尔敦赛音、赵子和、张来运,年出生于土默特旗毕克齐镇鸟儿素村(今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鸟儿素村)一户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

赵诚

为减轻家里负担,赵诚11岁就给有钱人家当起了小长工,15岁到归绥巧尔气召当了两年喇嘛,后考进十王庙蒙文小学,与多松年、佛鼎同学。因家里穷,在十王庙蒙文小学读书时,赵诚穿着小喇嘛裙,连裤子也没有。年,赵诚从十王庙蒙文小学毕业转入南高。

康根成曾用名加里宁·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年出生在土默特旗把什村(今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把什村)一户蒙古族农民家庭,年,13岁的康根成与18岁的堂叔康济民一起考入南高。

康根成

康根成兄妹六人,父亲康海明不识字,却是一位有见识、有志气的蒙古族农民,懂得很多道理,辛勤劳作,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学读书,六个子女先后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归绥中学读书的李裕智、吉雅泰、孟纯比云泽年龄稍长,他们经常召集云泽和他的同学一起讨论时事,交流思想,相互学习,增长见识。

李裕智字若愚,蒙古名巴图尔沁,年出生在土默特旗河口镇南双墙子村(今托克托县双河镇南双墙子村)一个普通的蒙古族农民家庭。年,李裕智进入本村一所私塾读书,年秋天,转入河口镇育才小学,学习之余,跟随回民武术大师吴三汉(吴耀)练习武术。

李裕智

吴耀的师傅是其哥哥吴英。清朝光绪年间,吴英在丰镇经商时,与当时大名鼎鼎的武师董海川相逢,向其拜学八卦掌,学成返回家乡托克托,先后在归化、土默特、萨拉齐一带收徒授艺。

年,李裕智考入南高,因聪明好学、成绩优秀,同学们送其绰号“泰戈尔”。年,李裕智以优异成绩考入归绥中学(今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前身),当选归绥中学学生会委员和归绥学生联合会委员。

李裕智的小学和中学同学吉雅泰的童年经历比较曲折。

04

吉雅泰与李裕智同岁,字岱峰,曾用名赵福、赵延寿、王西、阿其利也夫,蒙古族。年出生于土默特旗三两村(今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三两村)。

吉雅泰

吉雅泰父母育有两儿两女,吉雅泰排行老三,小的时候胖乎乎的,乳名“小虎子”。

吉雅泰祖父是土默特旗佐领(又称章盖,类似乡长),家境富裕,有五百多亩地、大片牧场和成群牛羊。祖父去世后,家境衰落,三叔在归绥旧城巧尔齐召当喇嘛,父亲和二叔分了家产,各起炉灶。

分家后,吉雅泰父亲不思经营,沾染吸食鸦片和赌博的恶习,没过几年,家财耗光。因母亲勤俭持家,一家人还能勉强糊口。

吉雅泰七八岁时就帮母亲干家务活,冬季农闲时在村里读私塾。十来岁时,父亲准备送他当喇嘛,遭到三叔坚决反对,认为蒙古族人口日渐减少,与男孩当喇嘛有很大关系。三叔表示,可以让小虎子跟着他住在召庙里念书。吉雅泰父亲听从了弟弟建议。从此,吉雅泰白天在召庙里干杂活,晚上在油灯下读书。

年春天,三叔把14岁小虎子送到南高上学,分到第二班。老师给小虎子起学名叫吉岱峰,后又改名为吉雅泰。

年春天,李裕智从河口镇小学考入南高,也分到第二班,与吉雅泰成了好朋友。年,两人从南高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归绥中学第十一班学习。同年,绥远师范成立,因不收学费,家境贫困的李裕智和吉雅泰一同转学报考,考了两回,校方终于同意他们入学。一同参加报考的还有同班同学杨令德。

杨令德年出生在托克托一个家道衰落的财主家里,4岁丧父,从小与寡母清贫度日。杨令德自幼聪颖好学,上小学时,以“园叟”为笔名给《西北实业报》投稿,刊登后引起轰动。从此,立志做一名报人。年任《西北民报》编辑、记者,天津《大公报》记者;年任《绥远民国日报》总编辑;抗日战争时期任《大公报》记者和驻陕西榆林特派员,后接办《陕北日报》,任总编辑。

杨令德

杨令德曾多次采访傅作义、邓宝珊、王靖国等军政要人,两次与毛泽东通信并受邀面叙,是在“九一九”绥远起义《通电》上签名的39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政府副秘书长,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内蒙古民革主委,全国政协委员。

年12月14日,毛泽东给杨令德的回信

孟纯字锡嘏,年出生在土默特旗毕克齐镇一个富裕的蒙古族家庭,家里有多亩水浇地,是毕克齐镇有名的大户人家。当年,云泽家里只有十几亩水浇地。

孟纯

因家境较好,孟纯7岁入私塾,年考入归绥中学。

孟纯性格直爽,喜欢交友,出身富家却毫无贵胄之气,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在归绥中学读书期间,孟纯与李裕智、吉雅泰是好朋友。

归绥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呼和浩特古称丰州,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朝第41任归绥道道员安祥创建古丰书院;年(光绪二十年),古丰书院更名为归绥中学堂,招生开学;年,归绥中学堂学生增至余人,先后成立甲、乙两班。

为鼓励更多蒙古牧民孩子报考,归绥中学堂实行津贴制度。

年2月,归绥中学堂改称归绥中学;年4月,归绥市改为呼和浩特市,同年5月20日,归绥中学更名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归绥中学校址原是清朝归绥道台官邸,相传慈禧曾入住过,校内现存“琴台”,据说是当年慈禧弹琴处。

顺便说一句,年,归绥中学堂增设师范,也就是归绥师范学堂,现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多松年、奎壁、吉雅泰曾在归绥师范学堂就读。

云泽在归绥求学四年,也是其思想不断进步的四年。

05

当时,归绥是内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年,五四运动爆发,在北京读书的部分蒙古族学生返回归绥,从事宣传、发动工作,把五四运动热潮引向归绥。

归绥各校学生积极响应,归绥中学、土默特高等小学校等学校的数百名爱国蒙汉各族学生举行座谈会、讨论会,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响应这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爱国运动,声讨帝国主义操纵巴黎和会,瓜分中国领土的侵略行径。

李裕智是当年学生爱国活动组织者之一,他和吉雅泰、孟纯等进步青年联络、组织归绥学生上街宣传,示威游行。

五四运动后,李裕智、吉雅泰、孟纯等人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云泽、多松年、云润、赵诚、奎璧、佛鼎、高布泽博、康根成等人积极参加。

云泽阅读了从北京秘密传到归绥的《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接触了五四运动的新思想、新文化、新潮流,逐步成长为一名学生运动积极分子。

年,年仅14岁的云泽跟随进步同学参加了归绥学联组织的五四运动一周年纪念集会,这是云泽第一次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受到极大的教育和鼓舞。

年9月,归绥学联组织学生游行,反对天津买办商人沈文炳利用日资在归绥开办电话局和电灯公司。

李裕智找到云泽,让他联络南高学生参加斗争。云泽把多松年、奎壁等同学召集在一起,布置了行动计划。

在学联组织领导下,同学们浩浩荡荡地走上街头,高呼口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中国人要自己办电厂!”“废除卖国的二十一条!”。

游行过程中,同学们冲进沈文炳的电话局,把设备全部砸碎。随后,同学们又赶到沈文炳正在筹建的电厂工地。云泽和几位同学从工地上找来锯子,把木头电线杆全部锯倒。

年,归绥各校学生举行纪念五四运动、抵制日货、废除““二十一条”游行示威活动,成立了归绥学生联合会,吉雅泰是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云泽和多松年参加了学生联合会。

年5月7日是日本提出灭亡中国“二十一条”的“五七国耻日”。这天上午,绥远学联召集归绥中学、土默特学校、归绥高等小学校等4所学校的几百名学生在归绥中学操场集会,举行纪念五四运动四周年和“五七国耻日”大会。

集会结束后,绥远学联组织全市学生反帝爱国示威大游行。云泽高举旗帜,走在队伍前列。学生们排着整齐队伍,一边呼喊反帝口号,一边向归化城进发,沿街号召市民不买日本货,规劝各商家停售日本货。

对学生爱国宣传,绝大多数商家能够理解,而财大气粗的“盛兴时”老板态度恶劣,把宣传单揉成一团,扔在地上。

“盛兴时”在今呼和浩特旧城大南街路东,是当时归绥最大的日货洋行,人称“盛记”洋行。

“盛兴时”总号设在北京,在京包铁路沿线的张家口、大同、集宁、包头等城市均设有分号。归绥盛记分号有五间门面,为上下两层楼房,下层为商场,上层为商业写字间。洋行货物有东洋绸缎布匹、服装鞋帽、钟表眼镜、玩具五金、笔墨纸砚、糖果糕点等,生意兴隆。

“盛记”洋行老板拒绝抵制日货的消息传开后,各校学生义愤填膺,一致要求惩罚“盛记”洋行。

第二天上午,绥远学联在归绥中学操场再次组织集会,学联负责人孟纯向同学们揭露了“盛记”洋行见利忘义的行为。

随后,孟纯带领同学们来到“盛记”洋行与老板交涉,要求交出日货。云泽质问老板:“你用这么多的日货榨取中国人的血汗,把中国的工厂都挤垮了,你还是中国人吗?”

可是老板态度依然强硬,30名同学组成的义勇队冲进洋行,把贴有日本商标的货物全部砸毁。

当孟纯从洋行一楼走出时,二楼一个同学扔下一个日本制造的玻璃罩珊瑚树装饰品,恰巧砸在孟纯的头上,顿时鲜血直流,在孟纯的头上留下一道终生的伤疤。

后来,归绥中学校长找借口开除了孟纯、李裕智等学生的学籍。

在这两次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斗争中,年纪不大、个头高大的云泽勇敢坚毅,高举旗帜走在队伍的前头,带领大家呼喊口号。

年夏,云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南高苦读四年里,云泽打下了扎实的文化课基础,经受了爱国学生运动的洗礼。

乌兰夫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在“南高”求学4年,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文化知识。原来我打算读完“南高”之后,当个算术老师,在蒙古民族中普及文化知识,使他们摆脱愚昧落后状态,为蒙古民族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可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化、新思想和声势浩大的爱国学生运动,使我觉醒,使我受到了锻炼,把我和我同代一些青年引向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征程。

年秋,云泽考入北平蒙藏学校,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本文图片未标明出处的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草原骄子乌兰夫》连载

引言

第一章:土默川出了个大英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huash.com/shxx/9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