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草珊瑚(肿节风)的详细介绍与多种功效
草珊瑚,亦被称为骨金粟兰、九节茶、九节花、九节风、竹节茶及接骨莲。
该药材全年均可进行采收,既可鲜用,也可晒干后使用。
草珊瑚的药用部分主要是其全株或根部。
草珊瑚主要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它属于金粟兰科,这一科的植物通常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
草珊瑚是一种常绿的半灌木,它生长在山谷林下阴湿的环境中,这样的生长条件对其药用成分的形成和积累有着重要的影响。草珊瑚,这种高达50至50厘米的常绿半灌木,其茎部丛生,色泽翠绿,节部显著膨大,这样的形态特征为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奠定了基础。它们生长在山谷林下阴湿的环境中,这种特定的生长条件不仅影响了其药用成分的形成和积累,更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药用特性。草珊瑚的叶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生长,即叶对生。其叶柄长度适中,约为0.5至.5厘米,基部则合生成鞘状,这一形态特征不仅增强了其结构的稳固性,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光合作用的效率。托叶呈现钻形,尖锐而精致。叶片本身为草质,形态多样,可能是椭圆形、卵形或卵状披外形,长度在6至7厘米之间,宽度则在2至6厘米之间。叶片的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则配备有粗锐的锯齿,齿尖还带有一腺体,这一细节可能与其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关。整体来看,草珊瑚的叶片光滑无毛,这一特性可能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并提高其在阴湿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穗状花序顶生且分枝,其总花长度在.5至4厘米之间。苞片呈现三角形,花朵颜色为黄绿色。每朵花仅有一个肉质的雄蕊,其形态棒状至圆柱状,花药分为两室,位于药隔上部的两侧,方向可能是侧向或有时向内。同时,每朵花还配有一个雌蕊,由一个心皮组成。子房的形态为球形或卵形,无花柱,而柱头近似头状。核果的形态为球形,其直径约为3至4毫米,成熟时颜色变为亮红色。这种植物的花期主要在6月至7月,而果实的成熟期则是在8月至0月。肿节风药材的形态特征如下:其全株高度可达40至50厘米。主根粗短,直径约为至2厘米,且拥有众多支根,这些支根既长又坚韧。茎呈圆柱形,直径大约0.5厘米,多分枝,节部明显膨大。茎的表面颜色深绿或棕褐色,带有细纵皱纹,粗茎上稀疏地分布着皮孔。这种药材的质地脆硬,容易折断,其断面呈现淡棕色,边缘部分为纤维状,中央则有棕色疏松的髓或呈中空状态。此外,肿节风的叶子是对生的,叶柄长度在0.5至厘米之间,软硬适中,基部与茎合生抱茎。叶片为薄革质,形状呈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表面光滑。叶片的颜色一面为棕色或灰绿色,另一面颜色较淡。叶片边缘长有粗锯齿,齿尖处还有黑褐色腺体。叶脉在叶片的两面都明显隆起。
在枝条的顶端,常常可以看到棕色的穗状花序,这些花序通常多分校。闻起来,肿节风有轻微香气,品尝时则带有微辛的味道。
优等品的肿节风其茎和叶片色泽应保持鲜绿。在炮制过程中,需去除杂质并洗净,然后润透、切段,最后晒干。其性味苦、辛且平,能够归入心、肝经,具备多种功效,如祛风除湿、活血散瘀和清热解毒。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肢体麻木、跌打损伤、骨折、妇女痛经和产后瘀滞腹痛等症状。此外,它还能有效应对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胆囊炎、脓肿、口腔炎及风湿痹痛等病症。在用法上,肿节风既可内服煎汤,也可浸酒饮用。同时,它还可以外用,如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此外,市面上还有肿节风片、肿节风注射液和血康口服液等制剂供患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