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生不息让我想起的不仅是歌曲还有那些

《声生不息》第二季第一期铁铁们去看了没有,可以说是绝对的经典,不仅仅是因为我是周董的铁粉,因为还有很多“爷青回”的歌曲。或许是从小就在广东长大,所以很早就开始接受这边的文化,所以第一季的以港歌为主题的时候,并不是很感兴趣,可以说很多粤语歌从读书再到去KTV,不管是听还是唱都是耳濡目染。而且早期的同学小帮派可是有歌曲鄙视链的,听粤语的高人一等,其次是国语最后是外语的,甚至去KTV你不唱粤语歌就会被打上“捞头”的标签。不过当大家都慢慢长大以后,就已经没有这些偏见了,甚至会真香定律。

当知道第二季是以宝岛季为主题时,我就明白一定绕不开那个男人:周杰伦。当然,今天想和大家聊的并不是某一个歌星和这档综艺,而是当再次听到这些歌时,思绪就被拉到了十多年前,不仅仅是音乐的变革,还有听歌载体和APP随着互联网的变化一直都在交替着,那么就随着三金一起回到二十年前,再次回忆起当年一起听过的歌,一起用过的硬件和APP吧。

二十年前大家都是用什么听歌呢?毫无疑问只要家里有点小钱的,至少会有台DVD,然后就是买盗版光碟,喜欢唱歌的就会买一套功放机和两个麦克风,妥妥的家庭版KTV。

根据我父母的回忆,我三四岁的时候最喜欢的一首歌是《我是一只小小鸟》,那时候经常喊我父亲唱,他教了我很多变,我也只是会唱副歌的那一句: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想要怎么飞却飞呀飞不高。第二喜欢的就是当时天王刘德华的《中国人》。

当时间进入千禧年的时候,有一年半的时间我在农村老家,那时候的农村可不像现在那么丰富,大家农忙完回家吃完晚饭就是聚在一起看电视。而那个时候最火的电视剧莫过于《还珠格格》和《情深深雨蒙蒙》,不管多小的小孩都会哼唱这两部剧的主题曲。但是那时候村里只有一户会有DVD这种象征着奢侈的机器,电视剧也总有大结局的那天,大结局了我们还想听这些歌怎么办呢?家里有台录音机,堂姐去把自己学习用的英语磁带给清空,然后当电视剧歌曲播放的时候,就开始录下来,这里面不仅有歌,可能还会穿插着一些台词。

后来我又跟父母回到了城市,最开始的时候可是穷的叮当响,别说DVD功放机了,连电视都没有。城市里的小学就要开始学英语,父亲当时借了钱给我买了台复读机,这可是当时学英语学校要的硬性要求,因为学校会发英语磁带,小学英语比较寓教于乐,教材里面会有不少的英语儿歌,这可以说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英文歌吧!艰苦的日子过了大半年,在这期间,邻居家放的一首歌,歌词听不清,但是旋律非常好听,邻居也是在无限循环,在这差不多过了十年后,当我有了自己的电脑时,我才知道那时候听到的那首歌,是巅峰白毛周杰伦的《轨迹》。当然这是后话,最艰苦的日子过去了,家里又买了电视,当然遥控掌握权并不在我手里,我只能等父母不在家,才能掌控电视。那时候白天的电视台并没有什么电视剧或者动画片,但是有属于那个时代的专属记忆:点播台。

点播台,大家可以通过手机打通点播台的电话,点歌、点电影电视剧,凌晨十二点到六点可是可以玩游戏的,类似于游戏厅投币,用手机操控。一台电视接收的信号最少有两个点播台,那个年代的歌坛,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神仙打架的年代,也就是那时候我第一次听到了光良的《童话》,也不知道是哪位有钱的哥们点了一下午的《童话》,而我可能就是最早的“白嫖党”。

没过两年,经过父亲的努力,家里又买起了DVD和功放机,饭后逛街都是去买光碟,父母都喜欢卓依婷的歌,那可是当年的顶流,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首《鲁冰花》,还有郭峰,我妈最喜欢他的《心会跟爱一起走》,也仅此就喜欢这一首,所以当他买了碟片的时候还吐槽过,十几块买的碟片只喜欢这一首歌,真的浪费。我的父母喜欢的歌几乎都是当时的顶流,非常的潮流,而事实上买的最多的碟片是任贤齐的。我妈那时候无限循环唱他的《天涯》,而我却喜欢他的《死不了》和《伤心太平洋》,可以这么说在我十三岁之前听的最多的其实是任贤齐的歌,第二是谢霆锋。

时间来到我上初中的时候,这时候家里父亲自己在做生意了,家里也有条件了,给我买了台电脑。我相信每个人买的第一台电脑里,都自带着一款听歌软件:千千静听。

这时候的我终于实现了听歌自由了,并且我励志要找到小时候那些一听就不能忘记的歌,仿佛刻进了DNA里。而且这时听歌可是广义上的自由,没有所谓的会员,也没人谈版权,想听就听,想下载就下载,没有会员不需付费。也在这时候我才正式接触了周杰伦的歌,每天网上写作业的时候还要带着耳机一边又一边听着《发如雪》、《东风破》、《珊瑚海》,一发不可收拾,周董的每一首歌我都会去听,看看能不能找到小时候在点播台听到的那些歌,《夜曲》《轨迹》《彩虹》被我一一找到,非常的享受,巴不得一晚上的时间可以学会他的所有歌曲。随着时间一长,我发现千千静听并不是万能的,同学就推荐我用酷狗音乐和QQ音乐,只要你知道歌名就能找到。

随着时代变迁,互联网爆炸发展,大家的生活开始慢慢的都好起来了,智能机也正在慢慢普及,上初中的时候手里有台诺基亚那可是都要围着一群同学,当然一步到位买手机有点困难,哪怕家里条件允许,父母也不会同意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给我买台手机,而且还是智能机,但是一两百的MP3还是没问题的,只要不影响学习,所以我就顺理成章的拿到了我的第一台MP3,我记得才2G还是4G的内存。如果只是下载一些自己喜欢的歌,还是没问题的,加上那时候并没有什么普通音质无损音质之分,一首歌的大小也就几兆,但是架不住班里的女同学找我借,还要帮她们下载她们喜欢的歌。

也正是因为和女同学搞好了关系,我的MP3里出现了一些英文歌,还有那时候流行韩剧的OST,还有当时最流行的赛车网游QQ飞车,里面的选歌也是非常顶级,还有很多动漫的主题曲,虽然不会唱,但是并不影响我对这些歌曲的喜欢,让我意识到音乐真的可以做到无国界,这里这个时期喜欢的歌又多又杂,我就不一一举例,这里附上我十年前的乐库,要挑出一两个代表的话,那就是《死一样的痛过》和《我的心好冷》,对于我来说这两首歌不仅仅是好听,还包括了我当时情窦初开的“爱情”

但是自由听歌还没自由三年,就进入了版权时代。这在当年可是大新闻,所有的歌曲都不会像现在这样想听就听想下载就下载,下载的时候出现了音质选项。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各大平台推出会员,会员能享受几乎所有歌曲的听歌权和下载权,只有少数的单曲需要购买。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几大平台打的不可开交,听歌软件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QQ音乐和酷狗音乐因为多年的沉淀牢牢掌握着头部,就在这时网易云以一手歌曲评论和让年轻人喜欢的UI界面,杀出重围分到了最后一块蛋糕,变成了三足鼎立。

当然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些软件,硬件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电脑普及了每个普通家庭时,DVD和功放机也成为了老古董被时代淘汰,智能手机普及到每个人手上时,MP3、MP4也被淘汰。移动设备听歌不再需要下载,你只要有移动网络或者无线网络你就能随时随地的听歌。

虽然听歌工具越来越先进,但是我们的乐库却很难再有更新。近些年的歌曲不否认有好的作品,但更多所谓的火到出圈的歌,并不能被我们所记住。我们可以记得70-00这四十多年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却想不起近年来有哪些优秀的歌曲。《声生不息》的策划很聪明,他拿捏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内心,他知道我们都还在听那些十多年前的老歌,但是之后呢?回忆完了港歌、宝岛,第三季再回忆内地的,那还剩下哪些呢?观众的情怀的是无价的,但也是容易被消耗完的。我们这一代的人都不希望再过二十年,再有类似的综艺还是在回忆70年代的歌曲,那岂不是华语乐坛最大的笑话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huash.com/shxx/12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