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秦岭在形成山脉前,曾被大片海水所淹没。3月底,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县西北部的郧西大梁地区开展重要化石层调查中,发现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科学实物证据。本次在郧西调查发现的珊瑚化石,分布在郧西大梁又名湖北大梁,郧西境内涉及槐树、关防、湖北口等乡镇,是秦岭重要组成部分,海拔最高米,其东西横亘湖北、陕西两省之间,全长60千米,是两省地理、气候的分界线。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主任赵璧介绍:“湖北地区之前从来没发现名为泥盆纪时代时期的珊瑚化石。我们在整个郧西大梁的山脉周边,基本上就可以确认是有非常丰富典型的化石埋藏的,它的时代是距今应该是4.19亿年到3.59亿年。”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和最著名的海洋造礁生物之一。泥盆纪是地球历史重要时期,距今4.19亿年至3.59亿年,也是地史上最重要的珊瑚造礁期。这里的珊瑚化石初步观察鉴定,有弯孔珊瑚、阿莱珊瑚、中华分珊瑚等10余种。赵璧表示:“它是一整层,几米宽,可以看到一条从山下到山脚下,全部都是珊瑚,非常壮观,生物细节保存得非常精细,它和现代的珊瑚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一些古老特征。这个地方的化石,第一是湖北第一次发现泥盆纪的珊瑚化石大规模埋藏现象,第二是这个地方的珊瑚化石的保存的数量和保存的质量,都是非常好的。它不管就是以后做研究也好,还是给地方做一些旅游项目,或者做博物馆展示,这个资源都是非常有价值。”珊瑚化石作为海洋生物化石,大量发现于高海拔区,说明巍峨的秦岭在形成山脉前,曾被大片海水所淹没,佐证这里曾是古珊瑚在浅海大规模造礁的重要区域,为学界研究秦岭起源和演化奥秘,及探讨泥盆纪相关重大地球科学问题提供新的材料和线索。截至目前的地质调查,泥盆纪珊瑚化石在湖北其他地区尚未发现,而在整个郧西大梁山脉范围赋存,具有突出的稀有性和典型性。综合:经视直播、十堰台来源:湖北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