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青年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刘晶晶珠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河流,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南海北部,似乎只受到这么一条大规模河流的影响。然而,一项研究却发现,在大约万年以前,南海北部就曾经发育了一条东西向、上千公里的古河。这项研究正是出自于刚刚获评同济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学术先锋”称号的海洋科学级博士研究生崔宇驰之手。//她发现了一条古运河//崔宇驰“这条河流发源于现在的越南中部崑松地区,经过莺歌海、琼东南,向东到了珠江口盆地,搬运了大量的砂泥沉积物,在某些地区形成的地层厚度,甚至达到了上万米。基于这样的发现,我们把它命名为昆-莺-琼古河。”在导师的指导下,崔宇驰研究发现,这条古河在万年以后仍在活跃,把来自西边的沉积物,以浊流的形式,搬运到了马尼拉海沟附近,最终推挤到了现在的台湾地区。由于有机质含量高,孔隙度大,生物礁通常被认为是储存油气的优良载体。“根据西沙地区碳酸盐岩,有机分子化合物GDGT的分布特征,我们创建了一套指示水体深浅的指标,来探讨珊瑚礁的发育演化过程,以及局部的海平面变化。”研究还发现,这些河流带来的泥砂,在南海北部形成了三类大型优质储集体,即昆莺琼古河大型轴向峡谷水道,古珠江陆架边缘三角洲及深水扇,是深水区油气勘探的突破方向。“世界上重大的油气发现大都来自于大西洋两侧的深水盆地,而且这些发现大都集中在大型的河流三角洲当中,比如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它们带来的泥砂储藏了大量的油气资源。而南海正是我们国家油气重要的战略接替区,如何在这茫茫大海中准确预测油气储藏的时空展布,也是深水油气勘探的关键。”这也是崔宇驰一直醉心于这一科学探索的原因。这个名字像男生的女孩,用“好奇、活力、耐心”三个词形容自己。“我对很多未知的领域感兴趣,也可能是基因问题,我精力比较充沛,曾经差不多一星期一共就睡了四五个小时。也比较有耐心,不太容易生气急躁。”这恰恰是她所从事的海洋地质学研究需要的,在古文献中遨游需要有好奇心,去野外勘探需要有充足的体力,而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细心。喜欢弹琴、泡茶,但崔宇驰最喜欢的还是做科研。“有人说,作为地质工作者,我们来讲大地的故事,我们最终也回到宇宙中去。”崔宇驰说,地质人以数十载光阴,穿越亿万之年,寻找山河复兴的密码,讲述神州大地的故事,而她坚信“远洋无边,求索无涯”。所以她愿意为地质科研事业奉献力量,也愿意引领更多心怀好奇之心的年轻人一起探索这个世界的未解之处,并将基础理论研究同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学术不仅囿于书桌前//蓝星宇学术研究不一定囿于书桌前。在这次“学术先锋”决战中,10位同济学子获评“学术先锋”称号,5人获提名奖。记者发现,和崔宇驰一样,其中不少同学都是将探索与实践相结合,让学术为社会做贡献。设计创意学院级博士生蓝星宇是个热爱数据可视化的跨界达人。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曾是一名纯文科生,如今却在智能大数据可视化实验室攻读设计工学博士学位。从文科到工科,她克服了跨专业困难,也很享受这种学科融合。“我的研究主要围绕数据可视化设计与智能生成展开,想要挖掘数据的内涵,传递数据的价值,降低数据的门槛。通过分析人类是如何处理数据、制作数据可视化的,建构出可视化设计的框架和理论。再通过智能数据挖掘,实现自动从数据表单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之后再将这些理论和技术集成为用户可以使用的工具。”蓝星宇说,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拿到一个复杂的excel表格,只要扔进这个工具,就能得到数据完整的海报、ppt故事线、手机h5、乃至视频,是不是有些酷炫呢?“天下没有难懂的数据,人人都能成为设计师。这是我们的研究想要达成的目标。”蓝星宇说。业余时间,她还是个数据可视化博主,一直坚持着数据可视化的创作,让更多人了解她正在做的研究。“有篇挖掘范冰冰商业资本的文章,阅读量上百万,当时在百度搜范冰冰第二条就是它。”她希望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最终能形成对社会有价值的成果。方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级博士研究生方超研究的是“水”。“考进同济时,我就立志为我国水处理事业尽绵薄之力。”如何让饮用水更安全健康,正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他研究开发了精准分析技术,不仅解决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