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图片展回顾

年7月18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之际,配合“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场会议,同主题图片展在会场同期亮相。图片展为中英双语,介绍了26座海丝联盟城市的遗产简况。

前言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人们借助季风与洋流等自然条件,利用传统航海技术沟通世界中低纬度主要海域及沿海地带,开展多领域交流的海路网络。在中国广袤的沿海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物质遗存。为更好保护利用海丝遗产,以广州为牵头城市,中国成立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本图片展汇聚了26个联盟城市的海丝遗产,这些港口、码头、桥梁、窑址、寺庙、墓葬……共同见证着波澜壮阔的中华海洋文明史,从不同角度讲述着海丝的中国故事。

广州:扬帆通海两千年

广州,位处珠江入海口,南邻大海,北接中原。公元前年,秦统一岭南,建蕃禺城。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先秦时期就形成的开放海洋文化传统,建城至今多年,广州一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港口和商业都会闻名于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极为罕见的,伴随其两千年演进历程始终、持续繁荣的节点,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历史上的国际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现今留存下来南越国—南汉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光孝寺、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莲花塔、琶洲塔、赤岗塔等史迹和出土文物,连同丰富的文献记载,实证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成长和繁荣。

南越国御苑曲流石渠

福州:乘风出海下西洋

福州,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闽江口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肇始于汉代。三国时,福州是中国沿海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唐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开辟“甘棠港”,与日本、高丽、琉球、东南亚等国家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在福州长乐伺风扬帆、祭海出航。明成化九年(),朝廷把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到福州,确定福州为与琉球进行往来的唯一合法口岸,并是外销陶瓷器的重要产出地。福州是反映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是东南沿海的商贸格局与经济繁荣的关键肇始和推动角色。

迥龙桥及邢港码头

宁波:辐射东亚的国际商贸中心

宁波,古称明州,地处中国东海岸线中段,兼得江河湖海之利,是南北海运的枢纽,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宁波与海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始于东汉晚期,唐代成为四大名港之一,也是连通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上主要贸易城市之一。宋、元时期,明州设置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促进了东亚贸易圈的海上贸易繁荣鼎盛。这一时期,建筑技术、制瓷技术、佛教文化等通过明州东传至朝鲜半岛、日本。创烧于浙东地区的越窑青瓷,依托港口优势,远销亚非各国,制瓷技术远播至朝鲜半岛,产品风格影响日本和埃及。

上林湖全景

南京:大明远航策源地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位于南方的城市,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城市中唯一的统一帝国都城。六朝时期,东吴依托建康构建了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使之与南海航线联为一体,东亚、东南亚、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众多的使节、僧侣在此交流往来。明永乐三年(),以南京为策源地和始发地的“郑和下西洋”航海壮举,将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推向顶峰,拉开了全球海洋大发现时代的壮阔序幕。南京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中以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郑和墓、洪保墓、明故宫遗址最为典型,见证着人们通过海洋航线进行文化交流、政治合作、商贸往来的辉煌历史和不畏艰险、探索未知、追求和平的宝贵精神。

龙江船厂遗址与长江岸线

漳州:千帆竞发国之南库

漳州是一座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福建最南端,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海岸线绵长,具有良好的航运条件。明中期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中),由月港为节点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东达日本,南通菲律宾,西至马六甲,并与欧洲人开辟的新航路相连接。漳州也是我国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伴随月港的兴起,漳州窑瓷器成为重要的输出产品,蜚声海内外。目前保存较好的东溪窑上虾形-封门坑遗址、南胜窑址洞口陂沟遗址和出土的文物仍可以见证这段辉煌的历史。

南胜窑址洞口陂沟遗址窑炉遗存

莆田:妈祖故乡

莆田,位于福建沿海中部,是唐宋以来海洋贸易船舶南下北上所必经的黄金水道,优良的港湾条件使其成为过往商舶蕃客的重要贸易口岸。莆田更是海上丝绸之路庇护神妈祖的故乡,湄洲妈祖祖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四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其后伴随着妈祖地位的上升,祖庙规制不断提升,建筑规模大为增扩。作为妈祖文化的发源地及传播中心,湄洲妈祖祖庙承载着海内外妈祖信仰的深厚文化内涵,展现了以妈祖为代表的海神信仰与海上丝绸之路演进相伴随的发展历程。

湄州妈祖祖庙全景

江门:中西邂逅的“放洋”之地

上川岛位于江门台山市西南部的南海之中,是广东省目前面积最大岛屿,扼广州至湛江、海南之要冲,是珠江口外一道重要屏障。上川岛以及西面之下川岛、东南面之乌猪岛因其良好的海域条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必经之地,附近海域历来是蕃舶往来之要冲。著名的“南海I号”沉船即发现在此海域。自宋至明清,上川岛一带一直是重要的航海地标。尤其是明代禁海期间,上川岛上的大洲湾一带成为瓷器外销东南亚及欧洲国家的贸易点和中转站,在中国与葡萄牙的早期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上川岛也是第一位沿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进入中国的登陆地,岛上现在现还保存有他的墓园。

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及大洲湾遗址

丽水:青瓷之都

丽水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龙泉是宋元明时期维系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生产地,大窑龙泉窑遗址是龙泉窑青瓷的核心产区。大窑龙泉窑始于五代,北宋时期瓷业已相当繁荣,南宋至明代早期为鼎盛时期,成为全国最大的制瓷中心。宋代以来,青瓷源源不断地沿瓯江运往温州,或转运宁波、泉州、广州出口到欧洲、东南亚、西亚、非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龙泉青瓷运输的主体是八百里瓯江。据史料记载,宋元明时代“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中运瓷船只往来如织”。时至今日,龙泉还保存有大量古窑址、码头、埠头遗迹。

大窑枫洞岩遗址

阳江:百川归海到重阳

阳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大珠三角地区,东邻粤港澳大湾区,西融北部湾城市群,秦汉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南下海舶的必经之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具有独特的地位。首先,阳江是广州南下水陆交通必经之地,又是西江流域的出海捷径;第二,宋代阳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补给和中转港;最后,宋代时阳江为对外贸易中的物资提供地。1年发现的“南海I号”沉船现保存于阳江。这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时期沉船,残长22米、宽9米、共发现15道隔舱,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类型,也是目前发现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船体较大、保存较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沉船。

“南海一号”隔舱船货全貌

扬州:南北水路交通枢纽

扬州地处江、河、海运交汇之地,自唐代起就已成为海上贸易重要港口城市。以长江、大运河相勾连,扬州向内可辐射中国内地,向外则面向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连通东南亚和印度洋、波斯湾地区,是南线、东线的交汇点,起着南北中转、东西联结的作用。文峰塔鉴真东渡遗存位于江苏省扬州古城南部宝塔湾运河边,始建于隋代,唐代天宝十二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时,从古运河的文峰寺离开扬州到黄泗浦搭乘日本遣唐使船,开始了第六次东渡,并成功抵达日本。文峰塔与鉴真东渡弘扬佛法有着紧密的联系,见证了东亚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峰塔鉴真东渡遗存

蓬莱:北方海丝始航地

蓬莱,古称登州,地处山东半岛的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与庙岛列岛、老铁山共扼渤海海峡咽喉,东与朝鲜、日本隔海相望,是东亚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北方最关键的水陆中转地。从蓬莱通过庙岛群岛岛链,连接辽东半岛,转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古代航线,以“登州水道”而闻名。因这条“循海岸水行”的黄金通道,自唐代以来,登州蓬莱成为中国南北方海上经济大动脉的中转站,更是日、朝水路来华使节、学者、僧侣、商人的必经之地。登州蓬莱俨然古代胶东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蓬莱水城和蓬莱阁全景

北海:光彩夺目的南海明珠

广西北海合浦县,滨临南流江,控扼北部湾,曾是我国古代重要港口城市。西汉元鼎六年(前),汉武帝平定南越,在环北部湾沿岸等地设置了合浦郡等岭南九郡,将岭南地区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合浦境内的南流江北经灵渠通长江,向南独流入海,汉代合浦依托与中原王朝和其它地区的便捷水路交通,从而成为该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中心。合浦县是汉代合浦郡的郡治所在,汉代在此设合浦关,负责管理外事和对外贸易,合浦因此成为汉朝沿海路对外交流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现今留存下来大浪古城遗址、草鞋村遗址、合浦汉墓群等史迹和出土文物,连同丰富的文献记载,可略见一斑。

湖蓝色玻璃杯

黄骅:从大河文明走上海上文明

黄骅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渤海西岸,境内富藏鱼盐,从西周起便“以渔盐之利雄天下”。战国时,黄骅是古黄河入海口,境内河道交错,水运通畅。秦时,徐福东渡日本,在黄骅训练童男女,留下了丱兮城、郛堤城、瓮棺葬群等遗址群。汉代,武帝东巡泰山路过此处,筑“武帝台”以观沧海。至金元时期,河北诸磁窑的繁荣也带动海丰镇成为瓷器贸易的滨海大镇,瓷器货品通过柳河转运至海丰镇,并进一步由此发往包括日本、朝鲜在内的海外各地。

黄骅郛堤城瓮棺葬群瓮棺葬航拍图

汕头:千载帆踪万商云集

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邻揭阳,东南濒临南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其境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早在唐代,汕头已有相当规模的对外商贸活动,宋代便与东南亚各国有经贸往来,明清时潮汕众多海商集团在东南亚各国影响巨大。明代南澳岛称为南澳港,是“海上互市之地”和国际贸易货物的转运、集散中继站与必经之路,年发现的“南澳Ⅰ号”明代沉船即发现于南澳岛云澳镇东南的三点金海域,出水瓷器等船载货物三万余件,是我国发现的第一艘满载“漳州窑”“汕头器”的船只。

“南澳一号”出水南胜窑瓷器

三亚:沟通东南亚的门户

三亚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在古代是我国海外贸易的重要交通门户,也是各国商船主要航行线路必经地之一,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穆斯林商人从波斯、阿拉伯地区经海道驶向中国广州和泉州等地,三亚海棠湾、陵水湾正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品补给站。藤桥墓群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延续时间较长的穆斯林公共墓地,佐证了唐宋时期借助海路实现的人员和文化交流,其形成时间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及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基本吻合。

藤桥墓群珊瑚石墓碑

湛江:大汉雄风伏波开海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两千年来,海上丝绸之路从湛江徐闻港出发,途经越南,到达印度、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和地区,外销丝绸、陶瓷和黄金等物资,内运明珠、琉璃和奇石。唐宋时期,雷州港崛起,海运四通八达,航海贸易频繁,促进了雷州港造船业的发展。宋元时期,雷州窑陶瓷依靠南渡河水运输出海外,其窑址密集分布于南渡河上游两岸,西厅渡成为了陶瓷出海汇集的重要埠头之一。明清时期,雷州半岛港口群的出现,为海外贸易提供了丰富的物产,成为沿海航运的重要枢纽。

关部康皇庙

潮州:海丝文化重镇

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地处福建与广东交界,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关于航海的记载,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支点。从宋代开始,潮州所在的广南地区与福建、江浙乃至海外地区的海上贸易往来不断加强,成为广州及泉州两大港口之间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给潮州地区带来了机遇,促生了这一地区的海运贸易,潮州当地的瓷器、茶叶、丝绸、红糖及大量精致工艺品通过海路运往到世界各地,海上航线地位显要。

潮州开元寺大殿

南通:通江达海古通州

南通地处长江口北翼,通江达海,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据江海之汇、扼南北之喉,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自身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唐朝鉴真法师东渡日本时曾在南通狼山躲避风浪,日本高僧圆仁随遣唐使团入唐求法,途经南通掘港,曾拜谒国清寺,住寺半月,回国后著有《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该书成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部珍贵文献。

掘港国清寺历史照片

连云港:南北海丝交汇点

连云港,古称海州,地处中国沿海脐部,江苏的东北端,东濒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汉唐时期,海州通过海上交通与东亚和南亚等区域建立广泛联系,进行商贸文化和宗教的交流和互动。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则印证着佛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国内的传播。两宋时期,海州作为全国六大榷场之一,也是国内重要的海盐产地,亦通过海上航道与国内外进行陶瓷、茶叶、食盐等物品的贸易往来,是中外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清朝统一台湾之后,云台山(今连云港)与广州、漳州和宁波四地,于康熙二十三年()被指定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史称“四口通商”。

孔望山摩崖石刻造像局部

苏州:海上“丝绸”的故乡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河湖交错,气候温和,适桑宜蚕,是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名词的核心——丝绸的原产地。三国时期的吴国就已重视农桑,两宋的苏州是当时全国三大织锦院之一,明清苏州成为中国四大绸市之一。苏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港口。秦时,徐福东渡日本曾在此补给物资。唐代,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便是由苏州黄泗浦起航。元代太仓刘家港与大小琉球、高丽、日本、安南、暹罗等国进行丝绸、瓷器、茶叶等贸易。明郑和七次下西洋都选择太仓刘家港作为起锚地和收泊地,是当时船队仓储补给、船舶修造和人才集训的基地,也是迎送朝廷命官、接待各国贡使、举行盛大祭祀活动以及宴劳赏赐将士的场所。

黄泗浦遗址出释迦文字砖

淄博:绢帛甲天下海丝渊东方

淄博地处鲁中,周至汉时期的齐都临淄,是当时全国外贸主要商品海盐、丝绸的集散地。淄川境内有丰富的柴木资源、煤炭资源和陶瓷原料资源,早在公元前多年即有黑陶问世,此后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类型的代表性瓷器,如南北朝的寨里窑青瓷,唐宋金元时期中国北方民窑的代表磁村窑,等等。北宋时官方专设“瓷窑务”管理制瓷事务,宋金时期成为北方民窑制瓷最高工艺水平的代表。元末明初因战祸停烧,明清时期重新积聚在渭一窑址所在的渭头河区域,重新兴盛。

渭一窑址馒头窑及窑神庙遗址

东营:河海交汇之地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黄河在东营市境流入渤海。铁门关遗址位于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是中国北部重要关防,管控鲁北地区最大的水旱码头,扼大清河入海口,内通四河、外接渤海,是金元兴起、明清鼎盛的重要外港,是环渤海区域港口更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明代统治者为扼海滨之要,在此设“千户所”,建立关防。明中期,区域内有永阜场、丰国场等著名大盐场,外运要地铁门关就成了繁华的水旱码头。清末,屡遭黄河水淹,从此衰落。

铁门关博物馆藏铁门关复原想象图

上海: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上海位居中国海岸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因水而生、以港兴城。唐宋时期,青龙镇因处吴淞江下游沪渎口,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航运条件迅速繁荣。宋元之际,因吴淞江淤塞、海岸线东进,上海港成为后起之秀。南宋咸淳三年()设立市舶分司主管商船税收,元至元二十九年()上海设县。明代夏元吉治理吴淞江,开浚范家浜,改变了吴淞江与黄浦江的地位,奠定了此后年上海水网航运格局。清康熙二十四年()设江海关,为全国四大海关之一。以此为基础,至乾嘉年间,上海已成为全国贸易大港和漕粮运输中心。

唐鹦鹉衔绶带纹铜镜

威海:北方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端,春秋战国时期威海地区与辽东半岛已有一定规模的海上经贸往来。秦汉时期,威海沿海古港是秦皇汉武入海求仙的主要出发地之一。隋唐时期,境内的赤山浦(今石岛)、乳山浦(今乳山口)都是著名对外港口,并在佛教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唐代新罗人张保皋在大唐和新罗间开展海洋贸易,在赤山浦建法华院,日本高僧圆仁从赤山浦渡海返国,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述了大唐与新罗的贸易盛况。朝鲜的汉文学开山鼻祖崔致远在唐求学为官,回国时在乳山浦停泊驻留。明清时期,威海与朝鲜半岛仍有密切来往。清代中晚期,威海境内形成了威海卫、俚岛、石岛、张家埠、乳山口等商业港口。

成山头最东端

长沙:唐代海丝外销瓷重要生产地

长沙,位于湖南省湘江下游和长沙盆地西缘。长沙铜官窑兴起于“安史之乱”之际,盛于晚唐而衰于五代。铜官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受唐三彩和波斯、大食、伊斯兰、佛教艺术的影响而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釉下多彩陶瓷工艺。铜官窑是一座外销瓷窑,生产的陶瓷经湘江、洞庭湖、长江,由明州运往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等亚洲各地及东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年打捞出水的唐代阿拉伯沉船“黑石号”中运载着金、银、瓷器等中国产品共余件,其中余件为长沙铜官窑瓷器。

谭家坡1号龙窑遗址

澳门特别行政区:东西融汇照镜海

澳门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岸,南临中国南海。秦朝时,属南海郡番禺县地,至明代中期,远航东来的葡萄牙人得到明廷允许租居澳门进行海上贸易,澳门自此由渔港转变成为贸易港口。作为广州的外港之独特地位,加上朝廷的政策支持、葡人海外贸易网络等因素,澳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东西文化在此汇流交融,中国的外销商品亦自澳门流通于欧洲、美洲、东亚及东南亚等全球各地。至今,澳门的城市肌理及格局仍保留着昔日海上丝绸之路留下的痕迹,而澳门继承自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文化基因也没有消失,其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及中转平台的角色亦将永续传承。

妈阁庙船石

结语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华海洋文化最重要的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所承载的活跃的航海实践、繁荣的货物贸易和广泛的人文交流的典范。26座城市中丰富多元的海丝遗产,见证了中华民族依托海洋走向世界的文明历程,书写着华夏先民活跃于海上丝绸之路东方的宏大史诗。让我们携手,共同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海丝遗产。

图片展完整内容将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门户网站陆续更新,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huash.com/shfz/9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