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宝贝走天下ldquo国境之南r

观察世界地图上的北回归线,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地区都是黄色的荒漠和戈壁,只有一小片绿色格外耀眼,那就是被誉为北回归线绿宝石的地方——位于中国西南端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终年温暖,潮湿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个主要有两个季节,就是旱季和雨季。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热带雨林这一大自然的瑰丽宝藏。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中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这片近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超过种热带动植物。当地少数民族独有的生活和文化更为雨林增添几分神秘感。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也让西双版纳成为了自然教育的天然“学校”。

本季《向往的生活》,也把蘑菇屋搬来了西双版纳~

这一期,珊瑚宝贝就将带领大家来到西双版纳,6天5晚的课程涵盖野象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勐仑镇曼仑寨等核心地点,难得一见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植物和傣族村寨文化定会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的教育,绝不仅仅在课本,更在经历中。在孩子的眼中,世界缤纷五彩,充满了好奇与未知,他们睁大求知的双眼,对所观察的一切探究思考。社会、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天赐的学习环境,而研学赋予了孩子探索学习的动力。珊瑚宝贝秉承“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更好的教育”为使命,陪伴孩子在探索、发现中成长。

↑独立营课表

↑亲子营课表

课程亮点

走进野象谷,近距离与亚洲象交流,打扫象舍,给大象洗澡、喂食,陪大象玩耍,和大象一起去雨林中漫步,感受大象和大象保育员“象爸爸”们一天的生活。

造访中国中国唯一热带雨林保护区,和中科院的专家老师们一起通过五感接触自然,学习动植物知识,思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

深入最具民族鲜明特征的少数民族村寨——曼伦寨,亲身感受不同自然条件下所孕育出的文化魅力,开展一堂生动的自然与人文课堂。

专业老师为课程保驾护航,户外生存技巧大培训,科学素养启蒙。

Day1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

自然文化体验课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是集民族文化、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博物馆,也是我们的第一站。要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全方位地了解一个地方,博物馆绝对是绝佳的选择。

博物馆的主展区主要分为5大板块——

1.勐泐回望———西双版纳历史帆影

2.和睦颂歌———西双版纳民族风采

3.雨林情韵———西双版纳自然掠影

4.文化兴边———多民族的和谐家园

5.睦邻友好———开放活州的西双版纳

相信通过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的见学,孩子们能对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民族风情等拥有全面的概念,对之后的课程开展也起到铺垫作用。

Day2

??勐仑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勐仑镇·曼仑寨

勐仑镇的曼仑寨是西双版纳重点保护的傣族古寨之一,背靠国家级森林保护区,与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物园仅3公里路程,村寨中典型的傣式干栏式建筑保留完好,各类热带果树和野菜比比皆是,信仰使在这里的人民善良淳朴,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文化习俗都在诠释着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带领我们探秘曼仑寨的是依留老师姐弟,依留老师是一位在在雨林中长大的傣族姑娘,精通新老傣文,也在多年的东南亚各国游学经历中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和泰语沟通能力。回到寨子后,她发现傣文在渐渐被遗忘,为了传承这一宝贵的语言,她还在宅子里开起了无偿的傣文学习兴趣班。

依留老师相信,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文化习俗是一种能传染的幸福,她希望能向大家展现美好的文化信仰,与大家分享关于傣族的美丽故事。

早市考察课

跟着依留老师走进勐仑镇农贸市场,去认识可能见所未见的傣族特色食材,以此为切入点开始了解当地的植物和傣族的文化。

注意!这不是单纯的逛早市,而是带着任务的考察,在认识了这些特色食材后,要在傣宅里寻找同款哦~

傣族村寨考察课(亲子营)

考察佛寺、寨神亭、傣楼,观看斗鸡表演,以此了解傣族的建筑、文化习俗以及生活方式。拿建筑来说,傣族建筑大体分为民用建筑和佛寺建筑。

傣族建筑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在西双版纳,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是傣族民居的代表。

沿途,我们还会遇见许许多多的神奇生物,来看看傣族朋友小时候的玩具——天然吹泡泡机!

傣族美食课

学习制作傣族特色美食,不用锅而用芭蕉叶为烹饪工具的包烧、菠萝饭。

以及用具有食用和染色双重功能的云南石样花制作的傣族年糕“毫糯索”,这些用朴实食材制作的美食,无不体现了傣族人民对自然馈赠的感恩。

我们还会特别举行了一场傣族赶摆,即mini美食节。学习傣族的聚餐礼仪和食物特色,一起享受亲手制作的食物,学唱欢快的傣族歌曲,感受浓浓的傣族节日气氛。

傣族语言文化课(亲子营)

参与一堂别开生面的傣族文化课程,了解他们的语言、文字、及尊敬自然的信仰、生态观和价值观。学写自己的傣族名字,还能带走写有傣文的个人专属织金帕~

傣族伙伴交流课(独立营)

与傣族小朋友结对,面对面与他们交流,发现不同民族之间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西双版纳的植物园不止一个,但首推的一定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它是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

再来介绍一下植物园的杨老师吧,他是植物园研学旅游负责人,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种质库从事种子生理研究、热带亚热带果树研究与保育工作,后攻读并获得生态旅游专业硕士学位。从事自然教育事业多年,是自然观察重度爱好者。在这位学霸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定能从更为专业视角来了解这个全新的世界。

热带雨林知识讲座(独立营)

在真正走进雨林之前,独立营的孩子们将特别参加一场热带雨林知识讲座,带着一定的知识基础再去认识雨林,相信大家的收获会更多!

夜探雨林课

夜探植物园雨林的活动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乌兰魅影”。“乌兰”在傣语中的意思就是宇宙万物。夜晚的雨林与白天完全是不同的世界,黑暗增添了雨林的神秘感,也让那些在白天躲藏起来的生灵无拘无束地活动了起来。

你知道怎么分辨萤火虫的雌雄吗?

萤火虫的尾部就像电筒一样,尾部呈两截的是雄性,呈一截的是雌性,雌性的光会弱一些。雄性一般会飞得高一些,而雌性则经常在草坪中被发现,因为它们需要产卵。

跟随者手电筒的光照,你完全想象不到下一个出现在视野里的物种会是什么。视觉之外,将听觉嗅觉一一放大。

所有夜观到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现场发现当场解说,老师生动有趣的解说,会让不起眼的小虫子都散发无限魅力~

自然有很多面,我们平时窥见的不过一角,一起感受奇妙无穷的雨林之夜吧!

Day3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雨林穿越课

↑绞杀植物的内部长什么样?

↑木奶果的味道好吗?

↑歪叶榕为什么不仅树干歪着长,连叶片也不是对称的?

绞杀现象、大板根、扁担藤、见血封喉、望天树、滴水叶尖……热带雨林中的神奇植物和现象数不胜数。在雨林穿越课中,老师会带领我们边走边细数沿途的所闻所见,充分调动大家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甚至是味觉,揭开雨林中的奇幻奥秘。

这一种蕨类,我们称之为“会走路的蕨类”,每一片叶子的根部都会长出气生根,落地之后就会像接龙一样,一片一片,一步一步地往前延伸。

你能数得清这棵树上有多少片叶子吗?答案是7片!虽然形状很特别,但一根枝条上伸出的确实只是一片叶子哦!

这一棵大树就是著名的“大板根”,属于四数木科。为什么它能形成如此大的板根呢?因为在热带的树种,土层非常浅,根都无法扎得很深,所以它需要巨大的板根支撑起过同样巨大的树体。在版纳,像这种有板根情况的树种很多,这是最典型的一种。

物竞天择,从来都是大自然的定律。在热带雨林中,植物之间的深层竞争虽然无声,但也是激烈和残酷的。通过了解雨林中各种独有的现象及原理,相信孩子们会对自然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植物之间虽有竞争,但也在维持着一种和谐的平衡。作为人类,我们的活动不应该干扰它们的生存,而应该尽所能地去保持和保护自然的状态。

闻香之旅课

闭上眼睛,在植物园中深吸一口气,植物们的复杂香气让我们充满好奇。“闻香之旅”课程,会通过极富创造力的课程带领大家了解植物叶片的多样性及结构特征。

也会蒙上大家的眼睛来一场植物园的特别旅程,仅通过嗅觉和触觉来认识植物,激发全新的感官体验。

Day4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野象谷

蝴蝶园自然课

各种蝶类蹁跹起舞的蝴蝶园是我们在中科院植物园的最后一站,一定要仔细观察眼前的一切哦!上面那片看起来像一片不起眼枯叶的蝴蝶,就是大名鼎鼎的枯叶蝶呢!

野象谷

西双版纳自古以来就有“乘象国”之称,而亚洲象的大本营,就是海拔米之上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区的心脏,中国境内仅有不足头亚洲象,基本都在野象谷周边栖息生活。

(图: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野象谷是中国唯一可以看到野生象的地方,也是中国唯一亚洲象保护、繁育、医疗救助基地,曾被《爸爸去哪儿》带火,是进行亚洲象相关自然教育课程的首选地!

象餐制作课

很多人初听“象餐”,会和“猫饭”结合起来,以为是专门给大象吃的餐食。象餐的确是用大象喜欢吃的蔬菜、水果等制作而成的食物,但服务对象也可以人~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DIY一道象餐,用源于自然的各类蔬果拼出自己心中最理想的造型,在劳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培养动手和创新能力。象餐制作也是蜻荷特色“食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动物们品尝同样的食物,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并非高人一等,我们与万物同享自然的馈赠,要永葆感恩与敬畏之心。

动物保育课

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是中国目前唯一以亚洲象救援与繁育研究为核心的科研基地。截止年底中心曾先后参与过18次野生亚洲象的野外营救,开展亚洲象人工繁育研究,不断增加亚洲象种群的数量也是它们的目标。

△通过观察大象粪便、为大象测体温等方式进行大象体检

△用水管和刷子给象宝宝洗澡

在这里,孩子们不仅了解关于亚洲象救助和繁育的相关知识,还能亲身体验学习象舍清理、大象洗澡、喂食、体检等一系列有趣且有意义的工作。

△给象宝宝喂食胡萝卜

△象舍清理,当一次大象“铲屎官”

与大自然的生灵零距离亲密接触,它们中的一些其实和人类很相似,需要保持身体和居住环境的整洁,需要定期体检保持身体健康,也喜欢对胃口的美食~让孩子们与大自然的动物产生同理心,能更好的帮助他们提升动物保护的意识。

野象谷露营

野象谷的夜晚,我们将幕天席地,在这里搭帐篷进行露营。没有墙壁和屋顶阻挡视线和听觉,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悄然入耳,感受被自然包围与融合的奇妙体验。

在繁育及救助中心,专业的亚洲象护理人员被称为“象爸爸”,他们照顾受助野象的起居,帮助它们走出创伤的阴影,最终让野象们回归自然,重获新生。

晚上,负责野象观测、维护观看野象秩序、有时候还要充当讲解员的“象爸爸”们将与大家分享工作中的故事。

观测员们的经历和知识能让孩子们更了解亚洲象,了解亚洲象的生存危机,让更多人树立起意识,一起加入保护亚洲象的行列之中。他们不仅是维护“人象和谐”的使者,更是播撒“保护”理念火种的使者。

Day5

??野象谷→景洪市

自然体育课

从野象谷露营地醒来的清晨,我们安排了一场森林瑜伽课,与雨林中的万物一起调息吐纳,让整个肺部充满沁润的负氧离子。舒展身体的同时,让心灵也得到净化与放松,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学会感受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营地的早餐也是丰盛又健康哦。

自然徒步课

▍高空观象

高空观象栈道全长多米,距离地面平均高度15米。整个野象谷中最容易观看到野生亚洲象的地方之一,运气好的话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野象出游、觅食,真正实现了“空中近距离安全观测”。

孩子们可以如身处侏罗纪公园般,自由地观察野象们的活动习性。沿途还有“明星大象”的特别展示板,它们的个体特征都非常明显,期待与它们的邂逅!

▍野象追踪

在野象追踪的课程中,我们将在象爸爸的带领下,与受助大象一起进山,看象爸爸如何教授和引导它们学习在野外独自生存的相关技能,包括上下山、觅食、驱赶蚊虫等等。

孩子们可以安全地、近距离观察大象在野外环境的生存形态,认识到野化的必要性。许多野生动物救助机构的最终目的,都是帮助它们回归自然,毕竟它们原本就属于那里。

野象谷的活动全部结束后,孩子们还将获得一张由西双版纳亚洲象保护协会盖章颁发的志愿者证书哦,一定超有成就感!

水上体育课(独立营)

很遗憾今年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没能如期举办,但从野象谷回到酒店后,独立营的孩子们仍然可以在酒店的泳池进行一场水上体育课,感受玩水的乐趣。

在西双版纳的最后一晚,亲子营的家庭还可在景洪进行自由活动,当地必逛的“星光夜市”自然不能错过,吃的喝的玩的都极具民族特色,夜景也非常漂亮哦!

住宿环境

亲子营:景洪景兰酒店1晚、野象谷露营1晚、植物园王莲酒店3晚或植物园公寓3晚

报名信息

招募对象

9周岁或以上少年儿童,有一定自理能力,有独立出行意愿。

5周岁或以上少年儿童,至少有一名家长陪同,以家庭为单位出行。

开营排期

注:档期每周一更新,以销售公布的最新可控档期准。

咨询电话

丁老师

关于珊瑚宝贝

珊瑚宝贝秉承“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更好的教育”使命,深耕国内外游学赛道,深度整合优质资源,已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已在无锡及周边地区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基地和系列产品。

课程设计与活动执行,都会融入心理学知识正面引导,尊重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教育回归天性,感知世界,认识自我。培养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能力。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huash.com/shfz/4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