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湿疹医院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4675.html
正月十五闹元宵,公司里也早早挂上了大红灯笼。小堂端起手中的元宵,不禁陷入了沉思中:古人过正月十五也吃元宵吗?什么馅?好吃吗?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始于多年前的汉朝。古人称“夜”为“霄”,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节”。跟春节家人团聚不同,元宵节则是走出家门,去参与社区活动的。事实上,古人发明食用的“元宵”,已经是宋代的事情了,而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正月十五的“主菜”可并非元宵,而是出门观“灯”,甚至还要为此放上十天长假~
今天,小堂就带大家回到古代,看看古代人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
唐朝:放夜3天灯下踏歌宵禁取消
在唐朝时期,元宵节最重要的节俗,就是看花灯。甚至还要为此放假三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
唐朝作为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元宵灯会极为奢侈盛大,且灯型繁多,各具特色。据说,当时就已经出现用热动力学催动花灯转动的“影灯”。
先天二年(公元年)的宫廷灯会更是历时三日两夜,会场由20丈高的灯轮,盏灯组成,名宫女,名长安和万年两县的少女和少妇参与,不过因为太奢侈铺张,当时的皇帝唐睿宗李旦还被大臣严厉劝谏了。
古时候,夜晚都有宵禁,也就是晚上不能随便出门。不过在唐朝,元宵这三天是解除宵禁的,百姓们可以畅玩游乐。所以,不仅官方有灯会,民间也会举办热闹的通宵灯会:“灯明如昼,山棚高百余尺,神龙以后,复加俨饰,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据记载,有的人甚至被人潮挤得双脚悬空而走,足足走了几十步。人流密度堪比后世的深圳地铁。
除此之外,在唐朝,元宵还有“踏歌”、拔河的节俗,是由官方组织宫女或教坊女集体参与表演的大型歌舞活动,为了让元宵节的踏歌更加丰富多彩,唐玄宗李隆基还让著名的才子、宰相张说亲自出马撰写歌词,与民同乐。
宋朝:节期5天万灯齐亮浪漫相约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就是宋代词人们对元宵节的描写。
随着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日趋繁荣,宋代的元宵夜也显得更加富丽繁华,主要街道和沿街商铺在张灯结彩方面都不惜下大本钱,纷纷搞出各种各样新奇的灯品来吸引人们驻足观看。宋太祖赵匡胤都曾亲自下诏:“上元张灯旧止三夜。今朝廷无事,区宇乂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后遂为例。”要求大家及时行乐,更把元宵假期延长到了五天!
而根据当时规定,元宵节是一年中仅有的几日,可以特许妇女们走出闺门外出“赏灯观景”尽情欢娱至深夜的时刻,所以在宋代,姑娘们常常把元宵之夜看作是传达爱情的好时机,她们约定心上人在元夕相会,演绎出一段段爱情故事。未婚男女也可以借此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节”成了古代土生土长的情人节。也就难怪宋代的词人们偏爱围绕“元夕”展开创作了。宋代的上元夜,无疑是最浪漫的夜晚。
明朝:假期10天观灯作诗万民同乐
时间到了明代,为了方便臣民娱乐,永乐七年正月,明成祖下诏,上元节的假期从正月十一开始,直到正月二十,也就是说放假十天!(小堂表示实名羡慕!)
据《尧山堂外纪》记载,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准许京城官民到午门外观看鳌山。有时候,他还曾亲自到午门上观灯作诗,并让文臣和诗,奖赏其中出色者。
除此之外,明代还沿袭了唐宋上元节燃放烟火的习俗,甚至有过之而不及。以至于明代历朝都有官员上书请罢上元烟火,因为不仅开销巨大,而且极其容易引发火灾。由此可见明朝上元节的烟花之盛。
除了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这些传统的中国元宵民俗,在明代,人们还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而到了现代,挂上红灯笼的习俗依然被保留了下来,当然也少不了吃元宵、猜灯谜这些活动。家中的长辈也会添置许多心仪的珠宝,首饰,祈福来年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例如珍珠,就蕴含着“珍重”“珍爱”等寓意,它象征着高贵、纯洁,佩戴于身,还可保佑幸运与健康。
微拍堂上的部分珍珠
而多宝手串,如其名,有“招财进宝”之意,每一种玉石代表的寓意都是不同的,红珊瑚代表祥瑞,蜜蜡代表富贵,绿松石代表成功……把多种寓意的宝石、玉石穿在一起,代表着对主各个方面的祝福。
上元之夜,茶余饭后,猜灯谜自然而然成为了家庭活动的首选,面对着稀奇古怪的谜题,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动脑筋,奇思妙想,一争高下,其乐融融。
或许,有家人陪伴的上元夜,才是元宵节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