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为什么不巴结交好嘉庆皇帝,好让他上台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zz/283164.html

说起贪官,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各朝各代都存在过。那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最大的贪官是谁呢?

他就是历经乾隆和嘉庆两帝的大贪官和珅。诸位肯定会觉得奇怪,康熙统治初期的鳌拜呢?鳌拜与和珅相比,最多只能算是个权臣,他与和珅的贪,只是小巫见大巫;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大贪官和珅和大人吧!

和珅(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和珅(公元年~公元年),满族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政治家和商人,著名的大贪官。

和珅被嘉庆帝抄家籍没的时候,究竟被扒了多少家产出来呢?咱们来了解一下吧:房屋近间,田地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两,金元宝两的个,银元宝两的近个,银锭万个,制钱万文,洋钱近元,人参余斤,玉如意柄,珍珠手链串,桂圆大珍珠10粒,红宝石10块,蓝宝石40块,银碗只,珊瑚树超三尺者11株,绫罗绸缎匹,狐皮近张,貂皮近张,各种皮革近张,各种铜器锡器36件,名贵瓷器近10万件,镂空镶金八宝炕床24座,西洋钟表座,名贵服饰余件,府上人口名,妇女近名,总价值11亿两白银。

(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这个天文数字够不够恐怖?要知道这个数字,相当于满清统治的高峰时期“康乾盛世”十年左右的国库财政收入,远远超过明代的两个大贪官刘瑾和严嵩。

和珅就凭借着自己会投机会钻空,将聪明才智没有用到为国为民谋求福利,而是全部都用到了为自己不择手段地敛财方面去,刘瑾和严嵩若是泉下有知,也要自愧不如,还要感叹一声: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沙滩上。后继有人哪!

和珅(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然而,真的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吗?为什么和珅在嘉庆帝未上位之前不和嘉庆帝打好关系?是不是因为和珅在之前得罪过嘉庆帝,当他即位后秋后算账?其实,我们都错怪了嘉庆帝了。这件事要先从嘉庆的先皇,乾隆帝立储开始说起了。

清朝公认的有四种立储制度。第一,就是清朝前期的推举制度,由八旗王公贵族推立储君,皇太极和顺治就是这么上位的。第二,皇帝在世时指定储君人选,康熙帝生前曾指定继承人,虽然被雍正给截了胡,这在满清历史仅此一例。第三,遗诏立储,康熙和同治都在此列。第四,由雍正帝所创的秘密立储制度,后面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均在此列。

乾隆(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正因为满清王朝立储制度极其混乱,从努尔哈赤至皇太极时期都没有一套完善的立储制度。由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死亡都来得很仓促,没有指定身后的接班人,这两次的继承者都是以第一种的推举制度选出来。

顺治帝出家前,指定了勤奋好学,满族血统纯正的康熙帝为储。但到了康熙帝自己的时期,想学习汉人立嫡为储的制度,却不料自己还没死,先闹了一出“九子夺嫡”悲剧,搞得乌烟瘴气,闹得不可开交,此后关于皇位的继承更加的混乱了。

九子夺嫡(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到了雍正时期,为了防止出现“夺嫡”的悲剧,雍正这个喜欢神神秘秘的地下工作者,就搞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将写有储君姓名的密诏,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当雍正驾崩后,朝臣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密诏取出,当众宣布继承人选。

张铁林版乾隆(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到了乾隆执政时期,初期就定下了立嫡为储的制度。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嫡次子永琏,名字就写在密诏上,放在乾清宫的牌匾后。当时的永琏才7岁,然而永琏在乾隆三年夭折,那时还不到10岁。

乾隆只好又改立另一个嫡子,同样为皇后所生的永琮为皇太子,但永琮在两岁时出天花,又夭折了。嫡出儿子都死光了,乾隆只好将立储人选放在庶出的儿子身上。乾隆又培养庶出皇长子永璜,但永璜又因为令乾隆不太满意而遭到屡次责罚,怪他不识礼数,永璜惊惧下承受不住精神压力而死,皇五子永琪也在26岁时英年早逝,乾隆伤心之余,至此开始回避立储。

乾隆帝的几个儿子,死得死,过继的过继,最后到了乾隆垂垂老矣,立储之事迫在眉睫,不得不立皇十五子颙琰为储。颙琰在众皇子中并不突出,既没有政治才能又缺乏改革精神,也缺乏理政能力和君王品格的平庸皇帝,乾隆选他作为皇太子也是被逼无奈。详情可以了解下面这套丛书,为什么清朝皇帝都接连断后,立储过程都是充满曲折无奈。

中国皇帝全书正版全集原著余位历史人物传记嬴政汉武帝宋徽宗朱元璋清朝十二帝大清乾隆书乾隆皇帝全书康熙皇帝淘宝¥98¥购买

正是乾隆立储的曲折,让朝廷大臣们,包括和珅在内都摸不着北,这让和珅前期想和嘉庆帝打好关系,就变得更加不可能了。

清廷也严禁朝臣与众位皇子们私人交往密切,一经发现将予以重处严处,正因为如此,和珅也不敢在乾隆眼皮下和哪位皇子私交甚笃。在没有确定哪位皇子立储成功之前,和珅也没胆子冒那么大的风险,去巴结讨好,若是被乾隆发现,不等嘉庆上台,乾隆就先弄死和珅了。

不过在乾隆被迫无奈下,立了颙琰为皇太子后,和大人还是很贴心地提前向还未即位的嘉庆帝报告了这个好消息,并适时的奉上一柄价值不菲的玉如意,这反而成为嘉庆帝上台后,借口抄家籍没和珅的罪状之一。

乾清宫(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嘉庆帝即位后,其所作所为经常被和珅向退位养老的太上皇乾隆打小报告,为此嘉庆帝执政初期没少挨乾隆的剋,嘉庆能不对和珅心怀怨恨吗?

和珅大张旗鼓地贪污受贿、大肆敛财,乾隆和嘉庆怎么可能不知道。乾隆统治的末期,满清国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加上清廷腐朽,吏治败坏,国库亏空,与民间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特别是黄河秋汛连年决堤,造成破坏性的泛滥;还有在嘉庆元年,“元教”席卷五省的白莲教大起义,大清的平乱军队被打得鼻青眼肿,灰头土脸,让刚刚即位的嘉庆帝焦头烂额。

接手乾隆烂摊子的嘉庆,到处都是要填补的亏空窟窿,又面临处处缺钱的冏境,只能将眼光瞄向了先皇时期已经养肥的大肥猪和珅。

面对和珅拥有的大笔来历不明的巨额财产,为填补国库的空虚,摆脱执政时处处缺钱的尴尬境地,嘉庆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拿和珅祭旗。

嘉庆(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嘉庆为打击和珅,罗列了其二十多条罪状,很多都是牵强附加,小题大作,只有一条实打实的就是“巨额财产来历不明”;而且只是处理了一个和珅,并没有对其为数不多的党羽进行大清洗,连和珅的儿子都放过了,继续在清廷为官,没有株连没有扩大,可见就是对和珅的财产蓄谋已久,同时也是嘉庆的聪明之处。但是他没有对官场贪污腐败的现象进行制度性改革,反而将和珅的案例当作个别案例来处理,这是嘉庆执政期间的一大败笔。

虽然和珅的财产数目非常可观,但是嘉庆十八年由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农民大起义,还有江苏和山东的黄河大决口,让嘉庆又将还没焐热的和珅财产,又象水一般泼撒了出去。

和珅(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嘉庆本身执政平庸,国家经济没有恢复到“康乾盛世”时期的水平,甚至是停滞不前,再加上大清长期闭关锁国,没有贸易收入,嘉庆时期的财政都是紧巴巴的。

就这样,嘉庆靠着一部分和珅为大清发展而贡献的财产,磕磕碰碰的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期,艰难的坚持了二十多年,将江河日下的满清王朝传位给了道光帝。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这句封建统治阶级带着催眠性质的话语下,和珅终于走向了他的宿命。和珅巨额来历不明的家产,原本就是从民间贪污而来的,再由嘉庆帝转手用来造福人民,平定民变,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和珅(图片借鉴,侵权可删)

(以上文字,如果喜欢,请点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huash.com/shtd/10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