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少数民族都是土豪吗绿松珊瑚蜜蜡满身戴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晓群姐带你认识这几个民族

前些天,人民日报推出了‘56个民族服装任你选’的活动得到众多网民的参与,朋友圈被刷屏了,晓群姐也跃跃欲试,合成了好些照片,意外发现,少数民族们的服装很美,她们所佩戴的玉石首饰更美啊!尤其是以下这几个冷门的少数民族,他们鲜为人知,生活的地方也偏僻遥远,但他们的玉石首饰却尽显最炫民族风与国际土豪范!

—01—

全身家当挂身上的民族

珞巴族

说到珞巴族这个以农业和狩猎为生的族群,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它总人口大概60万人次,处于中国控制区的却仅有余人。其余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高山峡谷地带的珞巴族人,直到20世纪中期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至今还在沿袭。

民族换装体验活动让我们认识了这个民族,晓群姐身着珞巴族传统服装,脖子上一圈圈‘绿松’项珠引人注目。?长按上方图片换装

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创立文字,他们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珞巴人将赞美和歌颂力量与勇敢的审美观念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

尤其是腰饰和耳鼓极其讲究。腰饰饰带用兽皮制作袋面上缀有海贝,腰间还佩戴有链条、彩珠、统领、铜勺状小链条、火镰、串珠、鼻烟壶、印章等物。

珞巴族妇女很重视佩戴装饰品,她们特别喜欢佩戴五颜六色的项珠,盛装的妇女脖颈上有时戴十几串到几十串珠子。几十圈的蓝白相间的珠链,家庭条件富裕的佩戴绿松石,条件一般的佩戴绿白料珠。除了银质和铜质的手镯、戒指、耳环外,腰部衣服上还缀着许多海贝串成的圆球。

再加上标配的铜铃、银币、铁链、小刀、火镰等物,很多妇女身上的饰物就重达数公斤。这些装饰品是每个家庭多年交换所得,视为家庭财富多寡的标志,也是女人不可或缺的嫁妆。每逢节庆之时,妇女们一个个盛装打扮,争奇斗艳。

珞巴族男女都喜欢佩带装饰品,男子戴手镯、竹管耳环、项链,腰间挂弓箭、长刀,穿着更是充分显示出山林狩猎生活的特色。平时出门时背上弓箭、挎上腰刀,高大的身躯再配上其它闪光发亮的装饰品,显得格外威武英俊。

—02—

以发量多少为美的民族

普米族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虽然现今族人只有2万人,但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语言体系——普米语。虽也有南、北方言之分,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文字是汉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等地。云县、凤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源、九龙等县也有少量族人。

变身普米族女子的晓群姐顶着乌黑俏丽的盘花辫,红蓝料珠装饰其上,胸前一条色彩浓艳的珊瑚珠串,让人一眼难忘。?长按上方图片换装

明清史料记载,普米族不止女子爱编辫子,连男子也要编。服装也很有民族特色,男儿头戴藏式帽、披毡佩刀、戴耳环,左手穿袖打赤足;女儿家则穿着裙子扎起发辫,带上鲜亮的首饰赤足;女孩大多在发饰前留一辫,栓上红绿蓝料珠。妇女服饰最为丰富多彩,宁蒗、永胜的普米妇女留长发,以辫子粗大为美,外包黑布大包头。上衣窄袖高领,穿大襟短衣,着百褶长裙。胸前佩带银链,戴手镯、戒指、项链、耳环、玉坠和串珠头饰。少女们头扎两股发辫,婚前用双层刺花的天蓝色布包头,外栓有根红头绳。婚后改用黑色布包头。少数讲究装饰的妇女,将发辫编成12股,缀以红、白料珠12双,耳缀银环,项挂珊瑚、玛瑙串珠,胸前佩带“三须”或“五须”银链,十分精美。

—03—

一珠一线为女儿准备嫁衣

裕固族

裕固族是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族群只有一万多人。他们使用裕固语,没有自己的文字。由于特殊的迁徙历史和文化背景,裕固族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很多,其中裕固族服饰,因工艺精美、文化深厚而被一代代沿袭传承下来,以大众熟知的“头面”最为精彩。

晓群姐一身价格不菲的裕固族传统服饰,胸前点缀的点点珠串就像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伴着女儿从小到大、日积月累十数年,这是文化的传承,也是爱的传承。?长按上方图片换装

裕固族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也是这个民族流传至今的。“头面”即头饰,它的用料考究,做工也相当精细。用红色珊瑚珠、白色海贝壳、玛瑙珠、珍珠、银牌穿缀,用红布、青布或红色香牛皮做底,黄、绿、红等诸色丝线合股滚边,用各种珠子穿缀成色彩斑斓的图案。

每一个裕固族的女人都有一套价格不菲的服饰,这是父母亲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积攒起的,用家里的牛羊换几颗珠子,有了闲钱买些丝线、布匹等,一套姑娘出嫁的服饰可能父母要准备十几年,一套嫁衣不仅是父母亲的深情厚意,还是家庭财富的象征。

图为手工制作的匕首套

—04—

佩戴珊瑚代表地位

傈僳族

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印度东北地区、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

头戴红色珊瑚小珠和白色珠贝小珠穿接而成的帽子,晓群姐一身傈僳族传统服饰秀气隽美。?长按上方图片换装

傈僳族妇女的服装款式多样,普遍上着短衫,下穿裙、裤,裙长及脚踝,裙褶很多;平素衣襟敞开,天冷则用手掩,或用项珠或贝、蚌等饰品压住。有的以黑布镶边,衣为白色,黑白相配极为美观。聚居在怒江一带的白、黑傈僳族妇女耳戴大铜环,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料珠为饰。年轻姑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币。

永胜、德宏一带的“花傈僳”,服饰较为鲜艳美观。妇女均喜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头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裙长及地,行走时摇曳摆动,显得婀娜多姿。

新中国成立以前,各地傈僳族男子服饰都是麻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有的以青布包头,有的蓄发辫缠于脑后。头人或个别富裕之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红珊瑚,以示其社会地位。

—05—

银盔父子世代相传

高山族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台湾省,也有少数居住在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男女均可着裙,男子大多选择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物,女子则以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方便日常活动的服饰为主。

头戴头珠、腕戴腕镯、腰扎艳丽的腰带,脖颈上配有鲜花编成的花环。是高山族人鲜明的特征。晓群姐这身高山族装扮活泼俏丽,让人心花怒放。?长按上方图片换装

除服装外,高山人对饰物也情有独钟,冠饰、臂饰、脚饰等必不可少。犹以鲜花制成的花环最得人心,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非常漂亮夺目。

高山族的男子一般都配有羽冠、角冠、花冠。有些部族的男子还要佩戴耳环、头饰、脚饰和臂镯、手镯,十分绚丽多彩。男女的服饰同样色彩绚丽、华丽精美。最有代表性的服饰是贝珠衣,又称贝衣。

这种衣服是用贝壳雕琢或小圆形有孔的珠粒,用麻线穿起来,按横线排列缝在衣服上,一件珠衣大约需要五六万颗贝珠。过去一般只为酋长或族长做礼服用。

祭祀时高山族人戴高大的银盔。银盔是财富积累的纪录,他们把用实物换来的银币铸成银圈再做成头盔,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承。继承人最少在头盔上增加一个圈,儿子把银盔拆成圈分发给众儿子,在这基础上再铸出新的头盔,世代相传,连绵不断。

流行于台湾省各地高山族民间的胸饰有两种制品:一种是以草或布料编成的胸带,上缀以贝珠,下悬链袋;另一种是以贝珠、玻璃珠、烧珠、珊瑚穿缀而成的胸链,缀线长可绕颈三四周后垂于胸前,男女均可佩戴。

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服饰呢?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end—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在看』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huash.com/shfz/4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