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年的流行色
会是“活珊瑚橘”
大意是来自天然珊瑚的色彩
活跃的,缤纷的,充满生命力的
“LivingCoral”
也意味着珊瑚这个物种的生命力
充满了色彩和生机
年的流行色发布
令人直接想起了这部
年的珊瑚纪录片
迄今为止
标记看过的人数
只有五千不到
电影是导演:杰夫·奥洛威斯基,继《逐冰之旅》后,再一次对全球气候变暖,进行的拷问。这次他用镜头记录的,不是融化的冰川大陆,而是因为水温的升高,迅速白化以及死亡的珊瑚群。
那些你耳熟能详的大堡礁,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里,将有着更大面积的珊瑚白化,之后死亡。在我们看不见的海洋生态圈里,珊瑚、鱼群一点点消失。
纪录片里邀请了各个学科的专家,根据洋流,海洋的水温变暖给出了分析和预判,全球变暖问题,依然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持续产生着影响。
珊瑚作为一个看起来简单,其实构造复杂的生命体,非常的神奇。比如,它看起来像个植物,但是它其实是动物,属刺胞动物门。
比如,珊瑚、珊瑚虫、珊瑚礁都是珊瑚吗?其实珊瑚是由很多珊瑚虫组成,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形成珊瑚的内在“骨骼”。
当珊瑚死后,就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珊瑚礁,也就是它的“骨骼”。
珊瑚虫本应该是跟浅海里的鱼群一样,五彩斑斓,甚至令密恐的人难以直视。
但是由于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活珊瑚开始大量白化。
试想一下,如果人类的体温,被强制升高2度,一直处于低烧状态的人,很难想象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珊瑚虫对于水温升高的应激反应,就是本能的白化自己,不再吸收营养,自杀式的将正常的细胞排出体外。
影片的摄制组成员,耗费了人力物力,记录了从年到年的珊瑚白化现象。
之后世界各地的潜水爱好者,也加入了跟踪报道的行列。
在电影中,还提到了从珊瑚中提取的物质,有可能治疗癌症。无论是药用方面还是从海洋环境的角度出发,珊瑚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
目前,几十种珊瑚的“种子”,已经被放到了挪威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的“种子银行”里。
这也是人类最后的“诺亚方舟”了,希望我们永远不会走到,需要用到这些种子的那一天。
就在年12月PANTONEColor发布的当天,《追逐珊瑚》影片的脸书也转发了这个话题,不过只有11个评论,92个分享。
如果更多的人知道珊瑚所面临的危机,以及在创造和讨论时尚话题的同时,也更多的了解环境问题,这才是“活珊瑚红”作为年流行色的意义。
它不仅仅只是一个供大家消费的颜色而已,同时是提醒我们,生活中的色彩,其实都来自于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就鲜活的动植物本身。
虽然我们已经不能阻止全球变暖,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未来。如何尽量去减缓,并且减轻全球变暖的影响,是人们未来需要逐渐去解决的问题。
否则手机和相机再怎么更新换代,再高清的摄像头和航拍技术,都已经捕捉不到那些曾经美丽的地球了。能拍到的,就剩下了一片死寂的海底。
珊瑚群如果不在了,可能未来的孩子们只能从《海底总动员》了解海底的世界了。
年,当我们讨论流行、时尚和色彩,消费今年新一季的服装饰品时,你也可以给身边的他/她推荐这部《追逐珊瑚》纪录片!
想象一下,年会有多少因为新流行色而生产的服饰和包包!在新的一年里,减少过度消费和浪费。少买一些不可以降解和回收的商品,不要因为流行就冲动购买,是不是也应该在我们的生活目标里?希望更多“时尚博主”可以加入这个行列。
推荐纪录片
《逐冰之旅》
《追逐珊瑚》
更多新片漫谈,回复电影全称
登月第一人
大黄蜂
欢迎来到马文镇
江湖儿女
西宁影展
包宝宝
遗传厄运
寂静之地
犬之岛
古墓丽影
红雀
湮灭
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
黑豹
方形
华盛顿邮报
嘉年华
天才枪手
温彻斯特
相爱相亲
生密密缝
银翼杀手
心思刀理
猎凶风河谷
敦刻尔克
猩球崛起3
明月几时有
tiff
下女
神奇女侠
杰出公民
无名女尸
无处为家
逃出绝命镇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比海更深
降临
夜行动物
法斯宾德
比利林恩|胡丽叶塔|只是世界尽头|赴汤蹈火
多伦多小玄儿不赞赏分享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