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年前,留在岩石里的铅笔印,是谁的

在地球古老的黑色岩层中,经常可以看到特殊的一类动物化石,它们外形很像铅笔在岩石层上书写的痕迹,这是因为这种化石常因升华作用而保存为碳质薄膜,在岩层上神似象形文字,因此科学家把这类化石命名为笔石。

拥有笔石状化石的生物是一类生活在5亿多年前至3亿年前的奇异海洋动物——笔石动物,它们如今已经灭绝。

第一块笔石化石发现于18世纪,谁也不知道它们是怎样的一类生物,有人认为它们是地衣、苔藓植物或藻类,也有人认为它们是软体动物或是与珊瑚同属的腔肠动物。

直到年,科学家才真正地确认笔石是一类完全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群体动物,是一个单独的动物门类。

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对其化石深入细致的研究,认为笔石和现代海洋中的杆壁虫在外形、器官特征和超微结构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属于半索动物,因此将笔石单独列为一个纲——笔石纲。

笔石动物的生活开始于一个叫“胎管”的圆锥体(从卵孵出时的原始房室),从胎管生长出一些分叉或不分叉的枝,每一个枝上通常都含有一系列排列整齐、形态相近的管状体,称为“胞管”,笔石的虫体就住在“胞管”中。“胞管”的形状变化很大,有直的、弯的、卷曲的、喇叭状的、角状的……

许多胞管接连生长便形成长条形的笔石枝,一个或多个笔石枝组成一个笔石体,一个笔石体上寄居着成千上万个笔石单体,类似于一个蜂巢。

笔石体的分叉形式和空间排列格局大多不一样,使得不同类型的笔石不仅大小差异悬殊(大的长达2米以上,小的则只有1毫米),形态差别也很大,有的呈树状,有的似网兜,有的如张开的弓,有的像展翅飞翔的大雁,但最奇异的还要数那些表面布满各种网眼、中间围成一个空腔的网兜状的细网笔石。

笔石动物最早出现于古生代寒武纪中期,群体性生活在海洋。这个时期的笔石动物以底栖的树形笔石类为主,比较原始,演化速率相对较慢,它们像一棵树一样,固着在海底,然后向上生长,依靠笔石虫体的触手摆动,滤食海水中悬浮的有机物。

可能是由于海底水流的冲击使藻体破碎,让一部分藻类漂浮起来,固着其上的笔石也随之漂浮起来,从此一部分笔石从底栖生活变为浮游生活。

由于浅层海洋比海底中含有更高的氧气浓度以及营养物质,漂浮在海面上的笔石动物接触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之后,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笔石体本身的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根茎退化,分枝次数减少,笔石枝变细,笔石体也变小,于是形成了正笔石式树形笔石,开始随波逐流的漂浮生活。

生存策略的改变导致笔石动物从此开始了快速演变的演化之路。

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时期,漂浮生活的笔石动物群的主体达到鼎盛时期。在当时绝大部分是处于深海的环境,海底大多缺氧而不适合底栖动物的生长,相反、海水上层却很适合漂浮为生的笔石生长和大量繁衍,成为当时海里一大奇观。

这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让笔石动物广泛分布,大量繁殖,加上它演化比较快,成为奥陶纪至早泥盆世的重要标准化石(标准化石是指分布广、数量大,在某一地层单位中特有的生物化石,该层以上和以下的地层中基本上没有这种化石,能确定地层地质时代的化石)常用它来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各个地区的地层对比,科学家能够根据发现的笔石的种类判定其他海洋生物化石的年龄。

虽然笔石动物大量繁殖,但对笔石胞管口饰的功能分析,笔石动物也只是奥陶纪海洋里的甜点,许多头足类和节肢动物可以轻易捕食它们。

在奥陶纪末期,地球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造成了海洋动物中约50%属和80%种的消亡。

但这次生物大灭绝并没有打断笔石动物的繁盛,它们依然广泛繁盛于志留纪时期的海洋。到了泥盆纪中期,受到全球气温降低和海平面下降的影响,笔石动物迅速衰落,仅剩下少量的单笔石和树笔石类代表。

在晚泥盆纪至早石炭纪之交,地球上发生了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导致海洋动物中约70%的物种惨遭灭绝,笔石动物遭到重创。在遭受气温降低、海平面下降、火山爆发、地球严重缺氧等事件的影响后,笔石动物群体大量死亡,最终在三亿年前的石炭纪彻底灭绝,退出了地球生命演化的舞台,保留在地层中,成为地球忠实的史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huash.com/shfz/10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