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重庆-
MyHometown:Chongqing,China-
刘嵩/摄影
本组照片拍摄于年至年,中国重庆。我的家乡:中国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直辖市,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重庆是一座山城,因为主要是山路,上下坡特别多,这里有美丽的山城夜景、巍峨的跨江大桥、奇特的城市交通,还有让老司机都能迷路的魔幻立交桥。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重庆还有很多别称,比如因夏季酷热而得名的“火炉”;因城市依山建筑而得名的“山城”;而冬春时节的重庆云轻雾重,又名“雾都”。重庆,这个地形独特的山水人文之城,对于我这个从小在解放碑长大、吃着麻辣火锅、爬坡上坎的“重庆崽儿”来说,我对重庆,有着一份独特的感情。为此,我也梳理了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人文影像,展现我心目中的人文重庆。
01:年8月30日16时,中国重庆朝天门,曾是朝天门片区的老地标重庆港客运大楼和三峡宾馆完美谢幕——被成功爆破。未来的朝天门是一个集住宅、酒店、商场、写字楼、服务公寓、餐饮会所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02:年5月16日,中国重庆渝中区,即将拆迁的重庆十八梯旧城区与城市中的高楼大厦。
03:年12月16日,中国重庆解放碑,解放碑全称“人民解放纪念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商业区中心部位,重庆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
04:年5月16日,中国重庆渝中区左营街,回家的市民行走在人行天桥上。这座天桥距离地面约40米,桥面宽约2米,长约30米左右。
05:年6月25日,中国重庆,长江索道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跨江客运索道,全长米,连通重庆的渝中区和南岸区,时速6米/秒,运行时间4分钟。
06:年6月9日,中国重庆九龙坡黄桷坪正街,市民在茶馆里休闲聊天。这家茶馆是重庆唯一保持着上世纪八十年代风格的茶馆。
07:年7月7日,中国重庆石柱黄水镇,来自重庆渝北区的老两口依偎着坐在吊椅上,神态悠然。大爷说他们每年夏天都来黄水避暑,冬天就到海南过冬。
08:年8月7日,中国重庆,防空洞是在抗战时期为躲避敌人空袭而用,年起,重庆市开始尝试开放人防工程,作为居民夏日的纳凉点。
09:年1月22日,中国重庆,人们在江边喝茶休闲。
10:年8月23日,中国重庆,洪水过境,人们在朝天门江边观看洪水。
11:年8月23日,中国重庆朝天门,情侣牵手走在朝天门江边。连日降雨使得长江和嘉陵江水位猛涨,洪水淹没了朝天门码头的所有阶梯,并涌进了朝天门的门洞里。
12:年7月9日,中国重庆渝北黄龙路,暴雨形成漩涡流入下水道,一男子打着雨伞提醒过往车辆改道行驶。当日,重庆遭遇入汛以来的最强雷暴雨袭击。
13:年3月15日,中国重庆珊瑚坝,市民在江滩上骑马。
14:年5月1日,中国重庆磁器口嘉陵江边,市民在江边凸起的礁石上喝茶聊天,独特而难忘。
15:年6月26日,中国重庆石门大桥,市民用跨越的姿势从高台跳入嘉陵江中。高台是以前码头的遗留物,现在成了跳水爱好者的“跳台”。
16:年3月2日,中国重庆北碚土沱车渡码头,随着越来越多的跨江大桥投入使用,熟悉坐船过河的人越来越少,这座只有一艘渡轮的码头,每天过河的车寥寥无几,这是重庆主城最后的车渡。
17:年4月10日,中国重庆珊瑚坝,救援江中的汽车。
18:年10月22日,中国重庆,江边的渔民。中国长江自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将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曾经的渔民,已经纷纷走上转产改业之路。
19:年11月18日,中国重庆某区县,在江边洗衣服的妇女。
20:年9月19日,中国重庆磁器口,渔民在桥下划船。
21:年9月10日,中国重庆江北北城天街,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坡上坎,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沿街游荡揽活,他们来自农村,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被重庆市民称为“重庆棒棒军”。
22:年12月2日,中国重庆,市民在街边的餐馆吃小火锅:麻辣烫。
23:年5月28日,中国重庆,夜晚,打台球、唱歌休闲的人们。
24:年6月22日,中国重庆某区县,夜晚在江边的广场跳坝坝舞的人们。
25:年3月11日,中国重庆,一对新人在嘉陵江边拍摄婚纱照,江对岸是繁华的重庆城区。
26:年3月25日,中国重庆嘉陵江边,夜晚,摩托车爱好者在江边骑行。
27:年6月6日,中国重庆,长江枯水期,人们在河滩的礁石上休闲玩耍。
28:年4月19日,中国重庆,人们在嘉陵江边的礁石上休闲,江中倒映着城市的灯火。
29:年5月29日,中国重庆,夜晚在嘉陵江边休闲的人们。
30:年7月15日,中国重庆,人们在南山一棵树景区观看重庆城市夜景。
用心灵与头脑拍山水之城人文景观
“我们不是用相机在拍照,而是用我们的心灵与头脑。”这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摄影师:ArnoldNewman(阿诺德·纽曼)的经典名句。正好可以表达我对摄影师刘嵩的作品集《山水之城》的观感,这是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项目之一。山水之城重庆如同一个舞台,它每天都在变化。这山水里的人和生灵都是台上的演员,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倾力演出,一次次登台与谢幕,在刘嵩的镜头里演绎得别有风味。
《山水之城》影像集以其创作探索、价值思考和个体鲜明特色新景观影像文本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启迪。他的镜头语言具有视觉独特的张力和思想解析的穿透力。不仅传达山水之城丰厚的历史底蕴下的时代元素,而且还向人们展示了当代社会的现实状况、环境生态人文风貌。城市化高度发展繁荣与人们精神文化传承启新的缠绵纠葛,展现出一卷生动鲜活的当代《清明上河图》,影像给历史以根脉,给山水灵性,给人物以血肉,以并用创作实践证明:纪实与艺术并不冲突,可以在相互兼容中水乳交融。
有思想的影像非碎片化的堆砌,而是汇聚创意的整体布局谋篇。《山水之城》影像主题突出、脉络清晰、浑然一体如自然天成。毫无疑问这是用体系化的思维运作摄影的结果,从前期的题材的发现、筛选、策划,到拍摄中对拍摄对象的挖掘、认识的提升等,每一个环节无不注入思考的因子。有胸有成竹、才得心应手。可以想象,在他的创作中,自己不仅摄影师还是导演,拍摄中的每个瞬间都是导演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他享受整个过程中具有预见的情景呈现——不是为了运气而拍摄,而是不停地印证所思所想,在过程与细节中达成既定的目标------作品的自我表达。影像中透射出天人合一的哲学,山水人相互滋养依存的关系,也透射出GDP与人、社会、自然、环境产生联系和交集,既有城市喧闹、光鲜亮丽的A面,也有山野本土、老底子人间烟火的B面。尤其重要的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摄影师刘嵩始终保持用心投入、以情感人温度,所以,透过作品可以让一个灵魂触动另一个灵魂。
有思想的影像非浅层视觉抓取“决定性的瞬间”的满足,而是以“典型性的组合”视觉构成实现深度表达,直抵事物的本质。他用新闻的职业敏感和开阔视野,积淀了生活感悟和热爱,对人、对自然万物好奇、情感、思考,加上与生俱来的天性或后天学习练就而成艺术美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截取具有辨识度和内涵价值的代表场景、情感细节、故事情节,或时代特征、或地方特色、或性格特质,用“来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影像表达,拉开与现实具象的距离。山城、江城、雾都、桥都、火炉、解放碑、老茶馆,麻辣火锅、棒棒军、穿山入楼的车流、山水养育的人格等,都有了非平常意义的印记,构成了熟悉又陌生、陌生又亲切的山水之城的浮世万象。千山万水、千人千面,见天地,见众生。一座山水城市里也能阅览世间众生相。触及不同阶层,感受每一种情境与氛围,在被人类改变的风景、装点的风景里,寻找新旧、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融和或反差。作品从而具有了多重审美,多语义解读价值。
当然,也许是职业习惯,摄影师刻意保持了观看的平和与调性的严谨,如果适度让构图更加开放,表现多一些模糊、动感等方式,对影像表现的丰富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刘嵩,年出生于重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得第5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第8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图片故事类一等奖,年度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摄影有难题?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