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主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8.html
一般认为,晋朝的衰败是从白痴皇帝司马衷开始的。白痴皇帝和奸诈皇后贾南风乱抽风,才招来了八王之乱。16年的乱斗下来,西晋就只剩一个空壳子了,最终引来了汉族人的大劫难“五胡乱华”。说到底,司马衷这个白痴当背锅侠并不冤,因为西晋的衰败从司马炎就开始了,。儿子为老子背锅的事虽然比不上坑爹的事多,但是坑儿子的也不乏其人,司马炎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认为,司马炎算是司马家族最优秀和政绩最大的人,理由无非是西晋继承了曹魏的衣钵,而且还统一了全国。经过三国长期的战乱和分裂,中国最终在司马炎的手上得到了统一,所以大一统的功劳自然落到了司马炎的身上。司马炎真的有那麽优秀吗?其实未必。从三国群雄逐鹿开始,中国开始了近百年的战乱和分裂,好容易西晋统一了,所以人心思定,都不想打打杀杀了,都想过几天消停日子。这是司马炎时代相对平稳的关键内因。司马炎之所以被称为明主,主要是继任者太差劲,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尤其是他的儿子司马衷和老子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任何朝代的明君,无不以发展经济和民生为重,尽力保持社会新陈代谢的活力。可是司马炎统一天下后,就开始飘了。除了陷入后宫的温柔乡,甚至还鼓励舅舅和石崇斗富。从曹魏时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到司马炎时期,阶层固化、上升渠道关闭和发展土壤板结已经相当严重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也就是说,在高级官员的位置上,没有家庭出身低贱的;在低级官员的位置上,也没有出身高贵的。而这些出身高贵的王公大臣,又一个个争权夺利,国家的发展岌岌可危。
西晋王朝对这些大臣采用的是拉一派打一派的办法,不是滥赏,就是滥杀。这样的结果造成了官员们争权夺利更加厉害。作为有为之君,司马炎既不能以身作则,又不能有效的统御部下。对于王恺和石崇斗富,它不仅无视斗富的危害,反而乐于当一个八卦的看客。而且看热闹不嫌事大,暗中支持处于劣势的舅舅。
王恺作为名门之后,是魏国太尉王肃的儿子,同时又是司马昭的妻弟,也就是司马炎的亲舅舅。凭着这层关系,王恺在京城敛财是有恃无恐,算是京城最富有的人。可是散骑常侍石崇却比王恺还要富有。石崇也是出身贵族,父亲是魏国司徒石苞,石崇本人因为伐吴有功,获封为安阳乡侯,又调任荆州刺史。在荆州做官时,石崇敛财的方法简单粗暴,他经常让自己的亲兵扮成强盗去抢劫过往客商和有钱人家,石崇就是这样快速致富的。但是,石崇不论是官阶还是身份,都比不过王恺,。看到石崇炫富,王恺可受不了。他以为自己是皇帝的舅舅,难道一个石崇还能比自己有钱?于是两人通过各种办法斗起富来。几番比拼下来,都是石崇占上风。王恺向外甥司马炎借来了镇库之宝-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非要把石崇比垮不可。可是让王恺跌碎眼镜都是,石崇操起铁尺,把王恺的珊瑚树打得粉碎。在王恺的狂怒中,轻描淡写的搬出来十几盆三尺多高的珊瑚树,让王恺随便挑选一盆。王恺气得连珊瑚树都没有要,就跑回去了。
石崇斗富赢了,却惹怒了看热闹的司马炎。司马炎后来找机会杀了石崇,石崇的财产自然归了司马炎。司马炎不仅没有制止属下官员的贪腐,反而认为自己生财有道,谁的财富积多了,司马炎随时可以找借口把财富夺到自己手中。得到实惠不说,还能得到惩办贪官的好名声,有效地缓解了阶级矛盾,从而更好地维护了自己的统治。司马炎的办法就是皇帝们常用的“快速养猪法”。但是司马炎这种巧取豪夺的“养猪”式统治,只能加剧部下更加疯狂的敛财和离心离德的叛乱自保,而这些压力无一例外的转嫁到底层人民身上。
这样上行下效,西晋的衰败从司马炎就开始了。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司马炎再次犯下大错。他亲眼目睹了父辈、祖辈艰难曲折的夺权路,深刻的体会到了实力为王的道理,却把白痴儿子扶上了皇位。这等于把儿子放到火上烤,德不配位不光当不好皇帝,还注定没有好下场。从这点来看,司马炎绝对是坑儿子的理想主义者。司马炎的白痴儿子,就是给他一个锦绣江山都治理不好,更何况是一个烂摊子呢!
声明: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